第44章 傻人有傻福(第1/2頁)
章節報錯
老皇帝頒下明旨之後,汴京城中表面的平靜之下,卻是暗流洶湧。
老皇帝沒有子嗣,下一任皇帝的人選只能是從宗室子弟中挑選。
趙氏的宗室子弟成千上萬,但真正有資格參與這場奪嫡大戲的則是寥寥無幾。
最有可能繼嗣的邕王和兗王頓時成了投機者的香餑餑。
他們與老皇帝血脈關係親近,而且都被封為親王,地位尊貴。
邕王雖平庸無為,但平日裡表現得與人和善,再加上他子嗣眾多,因此被許多人認為是儲位的有力競爭者。
而兗王,雖子嗣不昌,但向來表現得精明強幹,過去立過不少功勞,也有不少人看好他。
老皇帝的態度表明後,兩王也終於是撕破了麵皮,為了奪儲之事,爭相對各大官員進行拉攏,同時散佈人手,大造輿論。
是選平庸但保險的,還是選能幹但有風險的,成為汴京城中爭論的焦點。
兩王身邊各自聚集了一班支援他們的文武官員,勢力涇渭分明。儲位之爭愈發火熱,逐漸擺到了明面上。
……
對於父兄的擔憂,盛長楨心裡並不在意。
因為他知道,邕王雖然在這場奪儲之爭中勝出,但卻不是最後的贏家。
兩王相爭,漁翁得利的卻是遠在禹州,名不見經傳的落魄宗室子趙宗全。
因此,盛長楨並不擔心邕王繼位後的報復。
但他也不能大大咧咧地在父兄面前充先知,只能好言安撫。
說邕王也未必就能坐上皇位,凡事自有天數,無需憂慮這些未必會發生之事。
盛紘和盛長柏也是無法可想,只能寄希望於邕王成不了事,就把這件事拋諸腦後了。
盛長楨考慮的卻是更多,他想的是自己如何在這場奪嫡大戰中得到最大的利益。
從他目前掌握的資訊來看,大致有兩條路。
一是在兗王叛亂中,救下老皇帝。
而這件事需要對時機的微妙把握。
如果盛長楨在兗王叛亂還未發動之時就將他揭破,那麼兗王敗亡之後,得利的就是邕王了。
這可不是盛長楨希望看到的結果。
他必須在邕王已死,兗王未成的時機,打破這場叛亂。
但這條路難度很大,要在兗王重兵圍堵中救出老皇帝,單靠盛長楨一個人恐怕是難以做到的。
還有第二條路,那就是直接向禹州的趙宗全靠攏。
不過這也有些困難,盛長楨一直在京中,也沒有什麼接觸趙宗全的機會。
而且以趙宗全的謹慎性子,貿然去向他投誠說不定會適得其反。
或許可以兩條路齊頭並進,看來要好好謀劃一番了。
盛長楨在心裡暗暗尋思。
……
包家。
今日盛家七郎來拜訪,包老太太十分欣喜,吩咐下人擺了一桌豐盛的酒席。
酒桌邊上,包老太太,包景年還有盛長楨三人坐在一起。
雖只是三個人吃,席面上卻是琳琅滿目,全是珍饈美食。
包景年看著這一桌子好菜,心裡有些吃味,咕咕囔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