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宗全和一干重臣為了調兵之事愁眉不展,殿內氣氛陷入沉寂,就在這時,盛長楨出言打破了寂靜。

趙宗全面露欣喜之色,展顏道:“留你在此就是為了獻計獻策的,盛愛卿但講無妨。”

盛長楨沉聲道:“臣以為,可從京營調兵援南。”

“哼!”

盛長楨還沒說完,就被一旁的華青鋒出言打斷,“盛少詹年紀輕輕,耳朵卻還不如我們這些老人家好使!沒聽陛下剛剛說,京營不可擅動麼?”

“華大學士多慮了,剛才陛下和諸位大人議事,盛某聽得清清楚楚。”

面對華青鋒的指責,盛長楨似乎完全不以為意,一臉的雲淡風輕。

趙宗全雖然也有些疑慮,但看到盛長楨胸有成竹的樣子,心中又生出幾分希望來,出言攔住了蠢蠢欲動的華青鋒:“華愛卿勿急,且聽盛愛卿把話說完。”

盛長楨施施然朝趙宗全拱了拱手,這才繼續陳述自己的意見:“臣所言從京營調兵,並不是要調走京營的大軍,只需抽調三千精銳,便可解了邕州之圍。”

盛長楨話音未落,華青鋒立即出言譏諷:“到底是黃口小兒,不懂軍國大事,只知誇誇其談!”

“三千?”趙宗全這回也對盛長楨有些不滿了,“可交趾兵足有數萬!三千人抵得了什麼用?”

“三千人足矣!”

盛長楨依舊面不改色,侃侃而談:“陛下,廣西道不缺兵。據臣所知,廣西道本有正兵兩萬,即使其中一半是空額,那也有萬餘能戰之兵,雖無進取之力,但守城總是不難的。

待朝廷新任的廣西巡撫抵達,人心安定,便可再募集本地丁壯,只要錢糧備得足夠,頃刻間便可再得數萬大軍。

所以,廣西道其實不缺人,真正缺的,是精銳!

因此,臣向陛下請調的這三千人,必須是京營中能戰敢戰的精銳之士,這三千人,就是廣西軍的鋒刃!

到時候,以數千歷經戰事的精銳開道,廣西守軍從後掩殺,交趾軍必將一敗塗地。”

盛長楨一番慷慨陳詞,趙宗全和韓章等人全部陷入了沉思之中,連華青鋒這個慣和盛長楨作對的,此時也沒了聲音。

華青鋒沒想到,盛長楨獻上的,居然不是什麼奇謀詭計,而是堂堂正正的正論!沒有對大周軍隊足夠的瞭解,根本不可能提出這樣的看法。

大周軍隊龐大而臃腫,尤其是南方各道的駐軍,幾乎沒有什麼戰鬥力,例如廣西道,足足兩萬在籍駐軍,面對交趾的進犯卻是毫無抵抗之力。

刨去軍中空額的因素,廣西軍剩下至少還有上萬人,按理說怎麼也該能夠擋一擋,但結果卻是廣西軍望風而逃,交趾軍一路順風順水打到邕州,這才遇到了些阻礙,被迫頓兵城下。

要論兵員的身體素質、武器裝備等等,其實廣西軍還要強過交趾軍,但一到戰場上,廣西軍就被交趾軍攆得和兔子一樣亂竄。

為什麼?

一是缺少良將,二是廣西軍缺乏訓練,沒經歷過大戰,而最關鍵的,就是廣西軍缺少一顆軍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