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語坐在一家麵館裡,面前放著一碗剛端上來的鍋蓋面,眼前水霧繚繞。甄語用筷子在麵碗裡攪了幾下,想等面涼一下再吃,突然看見高中班主任趙老師走進了麵館。

“趙老師!”甄語叫了一聲。

“甄語?”趙老師道,“是你呀!哎呀一晃好多年沒見啦!”

甄語是趙老師當年的得意門生,趙老師點了一碗麵,就挨著甄語坐了,兩人聊起來。說起自己在電子廠的工作,甄語抱怨道:“剛走上工作崗位,我也想努力工作。可是在宣傳科,我覺得簡直就是浪費生命。坐在辦公室裡經常沒事幹,我只好每天上班帶一本小說看。”

趙老師道:“我建議你啊,不要光看小說,沒事做也可以學習嘛。”

“學什麼呢?”

“學英語啊。改革開放嘛,外語越來越重要了。現在外語好的人不多,如果你能熟練掌握一門外語,一定很有前途的。你一定不要放棄英語!”

這時,社會上是有學好外語前途無量的說法,可這話從自己恩師嘴裡說出來,甄語特別信服。甄語接受趙老師的建議,開始天天帶著英語書去宣傳科上班,終於讓自己的上班時間充實了起來。而這個變化發生後不久,甄語的下班時間也充實了起來,她終於開始第一次談戀愛了。

待字閨中的甄語為愛情準備了這麼長時間,才邁出戀愛的第一步,說明她肯定是很有原則的。這個原則,就是“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地點正確的人做正確的事”,和甄語後來非常精通的ISO9000質量認證體系的精髓恰好是一樣的。

時間對了,在鎮江這種小城市,甄語這個年齡再不戀愛結婚,就必須要承受來自社會各界的壓力;地點對了,甄語是要在這個地方長期定居的,讓寶貴的愛情在這裡發生,絕不會出現畢業季就是分手季這種事,鎮江永遠都是戀愛季;人物對了,經人介紹的男友蕭良一表人才,而且他竟然喜歡俄羅斯文學,甄語於是下班後就開始跟蕭良一起做正確的事——談戀愛。

韓不少坐在辦公室裡,手中捧著一杯剛泡好的綠茶,眼前水霧繚繞。

同事老李喝了一口茶,對韓不少說:“八十年代,一噸生絲可以賣二十七萬人民幣,絲綢廠效益好,獎金多,職工收入還不錯的。九十年代,全國各地上馬了很多生產線,國企也有私企也有,就供過於求了。加上前年美國開始實行貿易配額制度,限制中國紡織品出口,歐盟接著效法美國,我們絲綢的出口市場也漸漸萎縮了。內外交困,所以我們絲綢廠的效益才越來越差。”

“我們廠多長時間沒發獎金了?”韓不少問。

“一年多沒發獎金了。”老李說。

這時,韓不少茶杯都捧不穩了,感受到了巨大的壓迫感和緊迫感。這壓迫感,當然不是來自的工作壓力,因為他的工作壓力基本上趨近於零,但生活壓力開始趨近於無窮大。韓不少經過一段時間的痛定思痛,總結出了他的職場第一定律:生活壓力和工作壓力成反比。

韓不少已經意識到,混日子是掙不到錢的,要想過好日子,一定要勇於迎接工作上更大的挑戰,像抄水電錶這樣的挑戰,滿足不了自己對高品質生活的追求。韓不少上班幾個月,已經因為生活壓力吃了一百多包泡麵。雖然絲綢廠可以有規律地用公家的時間上廁所,可是吃了太多的泡麵,上廁所的質量都有所下降。綜合國際國內形勢,未來幾年絲綢廠也不會發獎金的,韓不少將薪比薪,想想獸的工資,下定了決心:臥槽必須跳槽!

這天,來到久違了的人才市場,韓不少看見第一個很有氣勢的攤位便衝了上去。走到跟前再仔細一看,原來是華夏銀行。

招聘啟事上只有招聘崗位沒有招聘要求。韓不少把招聘啟事研究了好一會兒,鼓足勇氣,詢問工作人員:“師傅,出納是幹什麼的?”

工作人員上下打量了一番韓不少,“就是搞搞收錢發錢什麼的。”

韓不少聽到“錢”這個字,一對桃花眼一齊放光,“這個我會做,我肯定做得好!”

“你……不是財會專業的吧?”

“我是學電氣自動化的。”

“你專業不對口啊。這樣吧,你把簡歷放在這兒,需要面試的話我再通知你。”

吃不飽的韓不少飢不擇食,畢恭畢敬遞上一份簡歷,然後又向其他看上去有些氣勢的攤位走去。

席東海坐在凱蒙商廈一樓的一個木箱子上,嘴裡叼著一根菸,眼前煙霧繚繞,看對面化妝品櫃檯的幾個小姑娘往櫃檯裡擺產品。同樓層其他人的營業區域都裝修得差不多了,席東海自己的名錶廊空空蕩蕩,還是水泥毛坯。

遠遠看見陳總帶著一幫人走過來巡視了,席東海掐掉煙,站了起來。陳總走到席東海跟前吃了一驚,道:“誒?東海啊,怎麼你這個角還是空的?還有幾天就開業了,你空的……不要漏風箱的?”

跟著陳總的一幫人裡,有幾個人露出了幸災樂禍的表情。席東海一笑,“陳總,您放心,我八十萬的貨都已經在保險櫃裡了。喏,”席東海指一指剛才還在自己屁股下面的那個木箱子,“裝修材料也到位了。我保證在開業前,給您裝得漂漂亮亮的!”

陳總銳意改革國企,其中一項改革就是讓業務負責人負責這塊業務的一切,給人一種人人都是老闆的感覺。所以鐘錶、黃金櫃臺的整個招商、櫃檯設計等等全需要席東海親力親為,而這個櫃檯的利潤也和席東海的獎金直接掛鉤。十幾年以後,席東海參加一個培訓,才知道陳總的這個玩法實際上就是突然時髦起來的阿米巴經營模式——人人成為企業經營者,可見陳總雖然沒學過那些時髦概念,思路還是相當超前的。

席東海胸有成竹,不急著把自己的地盤弄好。同樓層其他的櫃檯有已經露出端倪了,席東海看看,覺得都有些老土,還是自己的名錶廊比較有國際水準。按照與斯沃琪的協議,測量完尺寸後,展示櫃、展示牆等等一整套東西全是香港定做,香港派人指導安裝,席東海很有信心。

全部營業員定崗定位完成後,是開業前最後一次巡視。就在最後巡視前的那個晚上,名錶廊的櫃檯全部嚴絲合縫安裝完畢,席東海親自指揮把貨全部在櫃檯裡擺放好。結果第二天陳總巡視即將開門營業的凱蒙商廈,走到名錶廊時,她果然眼前一亮。

那時大家喜歡追求“玲琅滿目”的效果,好像貨多就是好,所以其他人的櫃檯和貨架也堆得滿滿的。而名錶廊不放那麼多貨,而且整個空間是開放式的,三面牆,不像其他區域用了大量封閉式的,貼面木工板搭起來的櫃檯。

陳總站在名錶廊的一個專櫃前滿面笑容,道:“這才是我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