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溫度決定一切(第2/2頁)
章節報錯
除了水泥,還有什麼可以做的呢?
鍊鐵,灌鋼技術?
對,就是他了,這個最緊要!
現在所煉的鐵器,無論是兵器還是農具,都比較笨重,如果輕了容易斷。
而到了隋唐的時候,灌鋼技術經過多次改進,才變得純熟,增加了柔韌性和強度,兵器中出現了陌刀,又輕巧又結實。
灌鋼的技術含量並不高,加上常沙有鐵礦,完全可以弄。
而且自己招兵一萬,也需要兵器啊!
有了目標,立刻行動。
衛安在城外找了一個地方,準備修建一個冶煉的工坊,又招募了一些有經驗的鐵匠。
常沙有東洲最大的鐵礦,還有石涅礦。
石涅……就是後世的煤炭,煤炭能提升冶煉溫度,而溫度則決定了一切!
其時古人早就開始使用石涅,但因技術所限,石涅燃燒不充分,煙燻太重,便經常有煙燻致死的現象出現,因此,只有少數窮人在使用。
其實,只需改進一下燃燒爐,再連線上高高的煙筒,便可避免煙燻,然後在手動風箱的帶動下,充分燃燒的煤可將溫度提升至一千九百度高溫 !
要知道普通燃料的溫度只有九百度左右,這一千度的差距便是精鋼和鐵的差距!
學過歷史的都知道,英國工業革命的三要素乃是煤炭,鋼鐵和蒸汽機。
後世正是因為使用煤才提升了冶煉溫度,而冶煉溫度則決定了武器和工具,又進一步決定了這世界的一切……
簡言之:溫度決定了一切 !
鍊鐵爐做好後,衛安帶著胡侗和一百名護衛來到常沙城外。
鍊鐵的熔爐一共有三十個爐膛,大同小異,但卻各有特點,是三十位冶煉師傅根據自己多年的經驗指揮人修建起來的。
衛安看了看這些熔爐,根據後世的一些經驗,連線上了高高的煙囪,又在密封方面又做了一些要求。
然後他把三十位冶煉師傅都集中起來,給他們講解一些灌鋼的技術。
郡守大人衛安親自給講解灌鋼技術,這些冶煉師傅個個可是受寵若驚,學的非常細心。
隨著大興土木的程序,衛安越發感覺到人才不足的短板,於是廣設招賢館,貼出招賢令。
這招賢令不止在常沙,一時之間,竟是貼滿東洲全境的主要城市。
所納人才也不侷限於文武,但凡有一技之長者皆可應徵。
前來應徵的各類工匠都受到極高的禮遇,這在以往是不曾有過的。
衛安對人才非常重視,只要得閒,便親往招賢館坐鎮。
“什麼,你叫馬雲?”
衛安眼神在一名年輕人身上打量著。
但見這人身著羅青長衫,雖是其貌不揚,也不像是外星人的樣子啊。
那人結結巴巴的拱手說道:
“回...回稟大...大人,小人名...名為馬勻,均...均勻的勻,擅長機...機械...”
均勻的勻?擅長機械?...莫不是大發明家馬均到了?
馬鈞,字德衡,扶風人,出身貧寒,是著名的機械大師,特別是在傳動機械方面有很深的造詣,被稱為“天下之名巧”,簡直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馬鈞從小口吃,不善言談,但是很喜歡思索動腦,注重實踐,勤於動手,尤喜歡鑽研機械方面的問題,馬均曾經改進了織布機,又發明了排灌水車。
馬鈞還研究製造出指南車,改進了諸葛亮的連弩,改進了攻城用的發石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