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嘆零丁 第六十章 旨意(第1/2頁)
章節報錯
道禪院空見隕落,訊息傳遍了整個修行界,已經閉關枯坐在師兄舍利塔下的無禪雖然無法得知外界的訊息和傳言,雖然院裡先前早早便封鎖了訊息,但無禪知道,如果是那位被他靈山三院聯手鎮壓於封魔山下的戰聖孫寰的話,一定不會無動於衷。
他相信以戰聖與他靈山的恩怨,不會放過任何機會,所以能夠預見事情一定還有後續。
……
不過,後續還沒等到,修行界先開始震驚了。
大家震驚於,有何人能夠千里之外,於固若金湯的道禪院主持禪房裡,取一位德高望重的上境衍法大能的性命!
沒人不覺得這個傳言過於幼稚,甚至荒繆,且不提道禪院中的諸多境界不低的佈道僧,只說要隔著看不見的距離取一位衍法境大能的性命本就屬天方夜譚,難不成還有上境之上的混元大佬來殺道禪院的主持。
這世間雖說隱藏的老怪物能夠排滿了幽州城外的血長城,但是混元境界的大能卻只有靈山如來一人。
難不成如來還會殘殺自己門下優秀的徒子徒孫不成!
正當看客們不以為意的嘲笑著造謠者的膽大包天,以為此事很快便會在佈道僧人雷厲風行的經文聲中息事寧人之時,卻又有小道訊息接踵而至。
道禪院空見當年借兜率宮宮主真鼎子之名佈下十年之局,只為殺十年後一位去劍閣拜山求道的先天道體。
修道之人不是蠢貨,相反他們大多數都是從凡人江湖的微末之中崛起,所以可能境界低微,但是嗅覺一定靈敏。
所以,在這突如其來的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的針對道禪院的手段出盡之前,聞風而望的修士門,不管是散修野道人,還是正道三宗,此刻都心照不宣的選擇了冷眼旁觀,靜待事情的發酵。
後經聽雨樓證實,傳言屬實,空見主持確實隕落。同時聽雨樓執事私下與友人交談“不小心”放出小道訊息:幾日前,臭名昭著的兜率宮宮主真鼎子重出江湖,攜同一位神秘黑衣人現身道禪院。
雖然無人知曉真鼎子與那神秘黑衣人去道禪院做了什麼,不過正因如此聽雨樓這才有了道禪院主持隕落的訊息。
聽雨樓附近的茶樓之中甚至有人議論,說有人不久前曾見雲州城外郊區某處天空之中,見界壁大開,一道洶湧佛光破界而來……
一時間,如魆風驟雨般的流言蜂擁而至,雖說流言止於智者,但猝不及防的不僅僅只是茶樓客棧青樓瓦舍之中的看客們……道禪院中的僧人們同樣有些應接不暇。
有人推斷,假如真鼎子口中空見佈局殺一位後輩晚生屬實,那麼更讓人不解的是殺一個螻蟻小輩而已,至於將衍法境界大能的性命都搭進去?
即便這個螻蟻有傳聞中極為罕見的先天道體資質,也依舊不過是一隻顏色稍顯不同的螻蟻罷了。
還是說其中另有隱情,不過說到底這也都只是一些好事者的胡亂揣測。
而早已被此事驚動的幾大正道的執牛鼻者們,同樣絲毫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揣度這位生前與他們大多數互稱道友的大師。
有人覺得是道禪院裡引來了天道因果的反噬,畢竟當年人妖兩族決裂,驅逐妖族那一戰,靈山三院的領頭人最是殺得眼紅不忌。
說到底,恩怨再深終究都是這世間的生靈,佛門講究因果報應,靈山大千佛界之中亦有位得道成佛金身加印的因果佛,所以即便是後來經年累稔鎮邪除祟的空見亦不能免俗,而那位先天道體的小輩不過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罷了;
有人覺得這世間上境修士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而能夠把上境修至圓滿達到衍法的強者滿打滿算一雙手也數的過來。
況且,自從七界山的那位開山祖師飛昇之後,天道規則對於他們這些高階修士的限制更大了!
除卻靈山那位一直佔著茅坑不拉屎的佛祖如來,這世間已經快有一個紀元不曾有過修士飛昇了,如今少了一位上境巔峰的衍法大能對於其他人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至於那些素來與靈山虛與委蛇的對頭們,尚且還在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猶豫著要不要去落井下石。
……
聽雨樓除了明面上販售情報訊息外,暗地裡也出售一些不能見光的辛秘,而它專門為此設立的黑市,便是為那些需要隱藏身份打聽別家秘聞的修士提供了絕佳的場所。
只要報酬到位,似乎就沒有聽雨樓黑市提供不了的訊息。
而整個修行界似乎也都默許了聽雨樓的肆無忌憚,只要聽雨樓始終中立,即便它提供的訊息再驚世駭俗也不會有人找它的麻煩。
就如同不日前,一顆記錄著兩段大有掐頭去尾嫌疑的畫面的記錄水晶。
其中一幕是某位被一道佛陀意志所禁錮的少年,隨後畫面生硬一轉,天空中的界壁陣紋顯露,一個臉盆大小的豁口之中一道猩紅詭異的佛光從天而降,對那少年映照而來,同時畫面外依稀可聞一道微弱的驚呼聲。
那聲音明顯很是驚詫,不過大概是因為他嘴裡含著什麼東西的緣故,所以開啟水晶的人只能含糊其辭的大致聽到“斷紅塵”三個字。
雖然這記錄水晶中的東西有些刻意,出現的時機更是恰到好處,也確確實實可以證實很多東西。
不過它被兩位百鬼監的監執暗中高價拍走,所以外界的流言停留於空見主持隕落,與其生前佈局要殺某個晚輩為止。
而得到記錄水晶的監執如果與安插在幽州的百業亭互相述職,他們不僅僅只能知曉空見殺人的手段,甚至於那個大難不死的小輩的身份也會一目瞭然。
可惜,雖然兩者都是朝廷轄下聖皇手中的耳目工具,但兩個部門之間有意互相制衡,向來不對付。
因此,如果沒有聖皇親自下達的旨意,兩者自然是不會主動放下臉面合作行事的。
……
去道禪院落井下石前,孫寰求證了石卜的卦象,所以從禪院出來於回去的路上,他去黑市見了那位已經百餘年未曾回山的師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