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正道領袖的劍閣冠絕古今,整個聖洲乃至妖洲都聲名顯赫,不過在劍閣千年老二吳生看來,這名聲一半是名副其實的恭頌,一半卻是天下好事者別有用心的捧殺,即便劍閣幽居群山不知深,誓做那紅塵之外不聞世事的絕塵劍仙。

盛極必衰是老祖宗融入劍理之中的真理,同樣也成為了鞭撻激勵歷代弟子的教誨箴言,所以早在百十年前,天不怕地不怕,三尺青鋒敢凌皇權的劍閣也不得不去傍大腿,若不是成了衍劍峰首座仇靖的親傳弟子,他同樣兩眼一抹黑,不知師父們的凌天劍也曾有過暫避鋒芒歸劍入鞘的一段過往。

雖是旁敲側擊,不過也算是師父的悄然默許,加之自己的推測猜想,倒不難得知站在他們身後的是哪根大腿,掌教閣主事後令其三緘其言便是最好的證明。

能做劍閣靠山的也不外乎就秘典中的那幾個超然。

痴於劍而精與劍,抱劍三年而一舉入道,劍不離手隔三差五便閉關悟劍,最大的念想便是有朝一日能夠超越大師兄。一個人如果把一件事做到了極致,便總會被世人冠以這樣或者那樣的稱號,比如大師兄的小劍聖,又比如自己的劍痴之名。

即便是隻對劍感興趣的劍痴吳生,也無法避免對身後的大腿生出興趣,甚至是嚮往,畢竟若沒有老一代的劍閣掌門閣主姑蘇白老劍聖七界山借劍,便不會有劍閣如今被奉為至高傳承的劍經,這段記載於秘典上的秘聞是他在師父用來墊桌角的竹簡上翻到的。

在那湖心的“漁翁”暴露,不再以陣掩形,反而大大方方有恃無恐的御劍掠過岸邊幾人的頭頂時,錯愣早已被驚怒替代的蘇禮不掩心中殺意的望向劍上的江元。

“小賊,又是你!”

蘇禮雖然驚怒卻並未有出手的跡象,看來那道衍法意志確實是耗光了他體內若有靈力,如今僅剩心有餘而力不足,或者說那小賊身邊一直笑眯眯的白袍少年讓他心中下意識的生出了一絲忌憚。

望向衡芊墨面帶歉意的江元在玄女含笑的紫眸下聞聲,這才轉頭看向蘇禮與淨緣,隨即恍然一笑道:“兩位別來無恙。”

眼下的兩人即便再厲害如今也不過只是兩樁稻草人,他虛個錘子,因此臉上的笑容更甚,恨得蘇禮牙癢癢。

淨緣看著這位面善卻又有幾分乖戾的少年只是道了聲佛號,便又繼續閉眼去疏導體內方才震盪的藥力,似乎是不想在看江元那張“醜惡”的嘴臉。

劍痴吳生看向安淳,眉頭一皺,注意到余光中的江元,眉頭皺得更緊。

玄鐵黑劍剜出了一朵黑色的蓮花,蓮花劍氣激盪,盪開了山巔充沛斑雜的天地靈氣,肅殺蕭瑟的劍氣令盤腿療傷的蘇禮淨緣二人遍體生寒,即便那股氣機沒有鎖定二人。

早已停下來的安淳就直挺挺的御劍懸在半空,與江元傻傻的看著下方,妥妥一個活靶子。

安淳一臉揶揄的看著江元,似乎在傳音調侃著什麼,對於下方劍痴的威脅似乎視而不見,見師兄如此篤定江元也只好打腫臉充胖子,不去看如芒在背的那必殺一劍,而是反駁這師兄自己與那紫紗坊玄女並沒有他想的那麼齷蹉。

一旁觀望的衡芊墨越發看不清局勢了,她不知江元二人是真有恃無恐還是在裝腔作勢,見那似乎有破開蒼穹氣勢的一劍已經絕了江元二人所有退路,衡芊墨柳眉微蹙,心中暗自著急,江元於她有恩,倘若無動於衷有損她道心。

正欲出言為江元求情,卻見長劍之上,自始自終連眉頭都未皺一下的江元的師兄卻是隱晦的朝著她遞來一個眼神,那眼神分明就是讓她不要插手。

猶豫再三,看著那白衣青年篤定的神色,衡芊墨終是忍住了並未出手。

另一邊,一言不發的劍痴舉著玄鐵黑劍,這一劍是他目前所能使出的最強一劍,再強一線便是枯木逢春意,春秋落日霞的境界了,可惜閉關閉到秘境無量河開啟他也依舊沒有再悟出剩下的一絲。

枯黃的劍氣蟬鳴,映照了半湖幽水,朝著江元與安淳所在的半空揮去,看那架勢似乎打算連人帶藥一起毀掉。

半空劍上的江元一陣毛骨悚然,莫明想起陳乾的一線天,不禁自做比較,似乎也不遑多讓?伸手在安淳眼前揮了揮,道:“安師兄,咱們倒是跑啊!等著被劈成兩半吶?”

沒了先前的從容不迫,江元皮笑肉不笑的低聲提醒不走心的安淳師兄。

安淳卻依舊笑而不語,不為所動,直到劍氣斬來臨身不過半尺卻突兀一滯,似乎是故意留給二人半個呼吸間的反應,安淳順勢御劍向前半個身位,與那道看似磅礴的劍氣錯開。

半空之中人依在,只是幽湖岸邊多了一道三尺豁口,不深不淺,在激起的塵埃中若隱若現。

下方的眾人表情各異,似乎都沒想到那一劍會被避開,雖然不解,不過暗中觀察的衡芊墨還是暗暗鬆了一口氣。

蘇禮按了按顫抖的骨藏,沒有再去管那一劍是否劈實,而是沒來由的心中打鼓,劍閣這一代莫非要出兩位劍聖?!沒義務解釋意圖的劍痴自顧自的朝著山下踩著來時斬殺碎了一地的白骨背劍離開。

“都說了沒事,江師弟這回總該信了吧?”

“……”驚出一身冷汗的江元不敢回憶方才擦著他的腚落下的霸道一劍,只是幽幽的望著安淳越發無言。

……

無量河中長劍落空錯失機緣,劍痴似乎便失了爭搶機緣的心思,能夠安然無恙的走下山總比淨緣蘇禮帶一身傷強。總歸還是本事不到家,只得灰溜溜遁走,亦或是其他的別有用心,仍在山巔的人便不得而知了。

……

七界山莫桑峰上,孫寰不厭其煩的要求神算無漏石卜算一卦,直到虯鬚大漢忍無可忍細細數落了百十件曾經被坑害的悲痛經歷,言畢道了聲痴心妄想哪來滾哪去便不再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