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歌說∶“其實61萬冊徵訂出乎大家意料,卻也情理中。

從“風聲”到“潛伏”,再到“哈利波特”、“發條女孩”和“冰與火之歌”,你早已用鐵一般的事實告訴是世人,凡是沾上你的相關機構,都跟著發了橫財。

所以你新書的徵訂資料能夠水漲船高,能達到令人驚豔的61萬冊也就不難接受了。

更何況…”

話到這,陶歌喝口水繼續說:“更何況這些年你在國外揚名立萬,卻在國內已經有2年沒釋出新書了,國內很多視你為偶像的年青人都在憋著一股氣,都在等著這一刻,有這麼一波大爆發那也是理所當然的事。”

張宣咧嘴笑:“哎喲!你再誇,你再誇我就不是有點飄了,而是飄天上去了。”

陶歌優雅地換個坐姿,“人民文

學之前保留的第一次徵訂資料是你的“潛伏”創造的,38萬冊。

時隔兩年,你又締造了新的記錄,而且幾乎翻倍了,這是了不起的成就,姐允許你飄一會兒。”

不等回話,陶歌繼續道∶“按照慣例,我們召開了新書徵訂會議,來自各省市的新華書店負責人齊聚一堂,給他們看了文章開篇。

結果反響很熱烈,不等我們動員,他們就紛紛報了徵訂字數。”

張宣內心很得意:“碰到我這樣的大牌又有實力的作家,你們人民文學是不是很省心?“

陶歌難得地沒反駁他,“確實很省心,在內部會議上,洪社長提出首印120萬冊時,社內高層提出了不同看法,都認為120萬冊少了,最後把首印硬生生提高了一茬,達到了史無前例的150萬冊。”

聽到150萬冊,張宣心頭有些壓力,但還是信心十足地自我打氣∶“等著看,“人世間”值得起這待遇。”

陶歌說:“姐在等著,大家都在等著。我聽一些朋友說,很多報社都已經開始撰稿了,都備份了兩稿。”

張宣詫異:”兩稿?”

陶歌幫他解答∶“一份是乘風起勢的讚揚稿,另一份是防止你遭遇“滑鐵盧”而準備的。”

張宣鬱悶了,“這些都是小報紙吧太沒眼力見了。”

陶歌說:“確實都是小報紙,他們沒渠道弄到你的影印稿,只能臆測。

而和我們關係密切的大單位就不一樣了,第一時間就拿到了“人世間”的部分手稿,心裡有數。”

接下來的日子,全國媒體報紙都在刷屏。

都在瘋狂報道。

瘋狂報道張宣的新書“人世間”。

《三月新書“人世間”,王者歸來!》

《作家三月震撼之作!徵訂破百萬,史無前例!》

《你準備好了嗎?作家三月攜傳世名著來襲!》

《本世紀最後的大師之作“人世間”!》

《一代文豪新作“人世間”!》

《人世間!鴻篇鉅製!》

《迴歸傳統文學,“人世間”勇攀最高峰!》

娘希匹的!

看看這些標題取的,張宣這張老臉都紅了。自己已經夠嘚瑟了,這些報紙竟然比自己還能嘚瑟!

不過嘚瑟歸嘚瑟,但真心驕傲。

為什麼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