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見把傘遞給他,人也很自然地跟著靠了過來,“雪有些大,你住的酒店離這裡遠嗎?”

一把傘,兩個人,在雪中走著…

張宣說:“我在一個朋友家裡暫住。”

“朋友?”米見有些意外。

“對,朋友,這個人叫陶歌,就是剛才通知我獲獎的人。”說著,張宣把陶歌和自己的關係詳細說了一遍。

米見靜靜聽著,等他說完才開口:“有個這樣的朋友幫你,你應該會輕鬆很多吧。”

“確實,文壇這條路不好走,有她幫忙省去了我很多麻煩。”

張宣真心實意地感慨一句,就道:“她應該在來的路上,我們去校門口等她吧,等會一起吃個飯。”

“好。”

兩人剛到校門口不久,一輛黑色奧迪就從遠處駛了過來。

在駕駛座,陶歌隔著老遠就看到了米見和張宣。

不過她此時的注意力全部放在米見身上。

陶歌見過杜雙伶,見過文慧,見過鄒青竹,見過楊蔓菁,甚至還見過小十一。

當時陶歌被文慧暗暗驚豔到了。

她長這麼大,文慧這樣的女孩在她看來是萬中無一,很少見。

要不是杜雙伶外在、內在條件確實很不錯,陶歌甚至有慫恿張宣拿下文慧的想法。

可是現在遠遠瞥一眼米見後,陶歌忽然能明白張宣為什麼放著文慧這樣的女孩不去撩拔了。

為什麼天天一起吃飯、一起上課、一起過日子,張宣能忍得住不對文慧下手了。

原來有不比文慧差的,甚至隱隱更好。

陶歌下車發現:張宣站在米見身邊時,他笑容最純,眼神最真誠,動作最小心。

傘雖然在張宣手裡,但傘蓋的三分之二都斜向了米見。

這種呵護備至的形態,讓陶歌一下就知道了這意味著什麼?

因為這種特別,她只在張宣面對杜雙伶時僅有的見過幾次。

陶歌細細打量一番米見,心裡各種數值直接拉滿,隨後笑著問張宣:“你瞞著姐,就是為了見這位?”

張宣翻翻白眼,介紹道:“這是陶歌,我...”

陶歌插嘴:“我是他姐。”

張宣無語:“別打岔,讓我說完。這是米見,我...”

陶歌再次插嘴,右手伸向米見:“米見你好,你以後跟著他喊我姐。”

米見莞爾一笑,伸手跟陶歌握了握。

一路上,陶歌完全把張宣這個新科茅盾文學獎獲得者晾在了一邊,一個勁地在跟米見說話。

陶歌問:“你今年多大?”

米見回答:“20。”

陶歌說:“那你和張宣是同年啊,你們是初中同學還是高中同學?”

米見回答:“高中同學。”

陶歌問:“在外省能考上北大,姐很佩服你,你以後畢業有什麼打算嗎?”

米見想了想說:“有初步的想法,當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