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一路默不作聲,安安靜靜地欣賞林蔭小道的沿途風光,春天來了,花花草草盛開了,奼紫嫣紅,各有風采。

不疾不徐,走到惺亭時,洪振波四處觀望一番,終於打破了沉寂。

他找個位置坐下,詢問張宣:“三月,你那“風聲”的手稿還在吧?”

張宣瞄了陶歌一眼,見後者也是莫名時,如實回答:“在。”

洪振波看著張宣,想了想,措辭道:“有朋友託我問問你,你那“風聲”的手稿賣不賣?”

張宣錯愕,問:“買手稿?用來收藏?”

洪振波頷首,十分坦誠地說:“我知道這有點強人所難。

但那朋友知道我要來見你時,特意到我家來了一趟。他讓我問問你,如果你願意,他會給你一個滿意的價格。”

張宣恓惶,這問題還真是難到他了。

第一本書的手稿,誰他孃的捨得賣啊?

要是缺錢還好說。

最關鍵的是自己現在不缺錢!

但是不賣嘛,那就有可能葬送目前的大好局面,葬送自己的文路前途,使之好不容易才開啟的文壇人脈付之一炬。

畢竟像洪振波這類人,這種身居高位的人,一般事不會胡亂開口,不值得開口。

且一般人也很難讓人家開口。可一旦開口了,就不好拒絕。

拒絕了就相當於落了人家面子。

真他媽的頭疼啊!

見張宣陷入沉思,陶歌及時接過話茬,問:“叔,是誰託付你的啊?”

洪振波一眼就洞穿了她的小心思,看一眼張宣就笑著說了一個字:“李。”

李?

陶歌聽到這個姓氏,似乎沒怎麼驚訝,反而高興問:“聽說這位花大價錢買到了金庸老先生的手稿?”

洪振波點頭,跟面露好奇的張宣說:“確實有這麼回事,也是花費了好一番功夫才到手。”

張宣秒懂,這洪總編是告訴自己,買手稿的這位是個固執之人,遠在香江的金庸老先生的手稿都弄到了,肯定也會纏著張宣的手稿不放的。

同時洪總編話裡還有另一層意思:金庸是誰?那就不用多說了吧。而人家買了金庸的手稿後,還想買張宣的手稿,意味著人家非常看好張宣的未來。

更是隱晦表明,洪振波也極其看好張宣的未來。

這些都是一些積極的訊號。

娘希匹的,似乎沒得拒絕的可能啊。

思緒到這,張宣求助地望向陶歌。

陶歌接受到訊息後,轉頭問洪振波:“叔,你朋友願意出多少錢?”

得,這娘們已經做主給賣了。

洪振波伸出手指:“聽說三月的“風聲”有13個版本,我這朋友願意出80萬買最初版本和最後定稿的版本。”

張宣有點懵,這麼值錢?

下一秒又在想,他孃的太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