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歌又問:“現在多少字了?”

張宣說:“差不多29萬。”

陶歌驚詫:“你這是加快進度了?”

“差不多。”

張宣應一聲,就講起了心路歷程:“這本書開始動手之前, 我就想好了該怎麼寫,一共寫幾卷, 每卷的內容和主題都清晰明確,有著完整的大綱和細綱。

我現在就想試著趕趕進度, 看能不能早點完本,這樣會有多餘的時間改稿。”

說著, 張宣伸手拿出最右邊的一摞本子,遞給一言未發、卻緊盯著稿子的洪振波。

洪振波安靜接過,對著封面上“潛伏”二字觀摩許久後,開始翻頁,聚精會神地閱讀起來。

前面半個小時,洪振波比較隨意,坐姿、神情都比較放鬆。

但30分鐘後, 洪振波慢慢變了。

像變了個人似的,臉上的輕鬆寫意不見了,思考和凝重爬滿了臉上。

他的閱讀速度明顯在減緩。

悄悄觀察一會後,陶歌隱晦地遞個眼神給張宣:示意開局良好, 不用擔心。

張宣笑笑表示知道。

其實,他雖然忐忑,但不是特別擔心。

因為心裡有數,前生自己也是從事的筆桿子的,文章寫得是好是賴,自然無比清楚。

一個半小時後,洪振波看完了第一冊本子。

趁著這個間隙,洪振波喝了一口茶,隨後閉上眼睛靜靜回味一番,半晌後,開始翻看第二冊本子。

至始至終,人家壓根沒想著跟張宣和陶歌搭話。

房間裡靜悄悄地…

陶歌等很久了,等到洪振波放下第一冊本子時,她就迫不及待地拿了起來。

攝影師閒的無聊。因為不能給稿子拍特寫,畢竟“潛伏”還在創作階段,仍需要保密。所以在旁邊給三人煮茶。

陶歌有事做了。張宣也開始做事,攤開本子,繼續開始寫作。

一時間,書房裡只有“沙沙沙”地落筆聲,“嘩嘩譁”地翻頁聲…

這個靜謐的奇異狀態持續了整整一下午。

直到傍晚6點過,杜雙伶進來喊幾人吃晚餐才瞬間土崩瓦解。

放下第四冊,洪振波在座椅上緩了緩神,爾後才笑著對張宣說:“吃飯,吃完飯陪我到學校裡走走。”

“成。”人家是客,張宣這個東道主自然滿足客人需求,笑著應允。

可能是熟悉了的緣故,晚餐吃得比中餐熱鬧。

張宣四人和陶歌三人的交流多了,連鄒青竹問沒了之前的緊張感,慢慢插入到了話題中。

吃完飯,杜雙伶、文慧和鄒青竹去了校外,去菜市場買菜,為明天的一日三餐做準備。

而張宣則陪著洪振波、陶歌下樓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