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政治正確(第2/2頁)
章節報錯
他倆一個是實際管理者,一個是投資人代表,也有資格在談判桌上說話。
雷君敲了敲桌面,問道:“價格先不說,不知道貴反有什麼條件?”
唐琬愣了一下,看了看陳知壑,似乎在問是不是他的意思。
陳知壑笑了一下,說:“雷總的意思就是我的意思。”
唐琬說:“自然是有條件的,一旦協議達成,我們會派人過來參與公司決策,同時,如果公司發展達不到預期,我們有權利撤資。”
這兩條是唐琬三人這幾天商量出來的結果。
陳知壑開出的價格太高了,為了防範風險,他們不得不如此。
更關鍵的是,3%的股份太少了,投資策略上這麼點股份意義不大。
假如拜客後面沒成功,他們付出如此大的代價又撤不回來,沒辦法去解釋;而萬一成功了,他們同樣得背鍋——為什麼才投3%呢?
陳知壑呵呵一笑,對於唐琬的話不置可否。
這時,一旁的武勝開口了:“我發表一下意見,作為A輪融資的投資人代表,我的意見就只有一條,同股同權沒問題,按照公司決策機制來就行,撤資條款不可能。”
武勝說完,繼續默不作聲,盯著面前的桌面。
今天他的角色就是本色出演,從其他投資人的角度去狙擊對方。
作為之前的投資人,反對撤資條款是理所當然的。
唐琬針鋒相對道:“撤資條款可以沒有,但是價格上就沒得談了。”
雷君補充道:“作為拜客的管理層,我來說下我的意見,撤資條款確實不合適,如果這樣,我寧願去銀行貸款。”
見爭取撤資條款不成,唐琬便說:“那我還是一開始的意見,1000萬美金,5%的股份。”
“而且,我們這幾天仔細研究了你們的運營模式,目前高校內部的運營策略確實可以形成快速的壟斷,但是市場還是太小了,我們的投資週期太長。而你們所說的城市運營並沒有開始嘗試,城市管理層和高校可不一樣,這裡面的政策風險太大了。”
這是唐琬想出來的壓價策略,但是也確實是她說擔心的。
雷君看了看陳知壑,見陳知壑點頭,便說:“看來貴方確實研究過我們公司,關於這一點,我可以解釋一下。”
“我們之所以選擇高校市場而不是城市市場,一方面確實有政策面的考量,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城市的容量太大,以我們目前的人才儲備和資金實力,不足以支撐我們這麼做。”
“而且,我們當前的首要目標是擴大影響力,這也是後期開發城市市場的有利因素。只有我們足夠大,政府層面才會重視,我們的阻力也相對會小一些。這一點,我相信你們也明白。”
“影響力就是輿論,就是民意,不論是在美國,還是在這裡,都是不可忽視的力量。”
在美國呆了十幾年的唐琬自然聽懂了雷君的意思,下意識的點了點頭。
但是,這並沒有說服她,她繼續問道:“那萬一呢,政策風險在這裡可不是一句民意就可以解決的。”
雷君搖頭道:“我得強調一點,我們是大學生創業,我們的專案獲得了國家互創大賽的亞軍,這兩點,唐女士可能不明白是什麼意思,其他二位應該能夠理解吧。”
唐琬當然明白,政治正確這件事,全世界都一樣。
其實,要不是因為這個,唐琬還真不一定會參與進來。
見唐琬還欲繼續說,陳知壑搖頭道:“4%,這是我們的底價,不行就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