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日傍晚,沮授來到傳舍拜訪張景明。

沮授是鉅鹿廣平人,張景明任為鉅鹿太守時,曾闢沮授為郡吏。

因此,沮授是拜訪故主來了。

名為拜訪,實際上是來通報訊息的。

張郃派的人剛剛回到鄴城,先去向沮授稟報,然後再去向韓馥稟報。

沮授聽說潘鳳大敗公孫瓚後大驚,急忙趕來見張景明,將武邑城的情況告知。

因為臨近夜裡,城中即將宵禁,沮授與張景明見面相談片刻,把事情講完之後便回家去了。

張景明趕緊與荀諶等人齊聚一屋,將情況講明。

“公孫瓚大敗,必將退回幽州。這個潘鳳,不是說戰敗受傷了嗎?怎麼一下子又這麼勇猛善戰了。”

辛評喃喃自語道。

“逢元圖說的對,潘鳳此人善用詭計,所為讓人莫測其意。或許,他之前所謂戰敗乃是佯敗,待公孫瓚士驕兵懈之後再行出擊,因此得以大勝。”

高幹記起逢紀說過的話。

荀諶憂道:“不管如何,公孫瓚若是敗退,韓文節必重獲信心,也必會反悔,不願讓出冀州。諸位以為,如今該如何才能讓韓文節不致反悔呢?”

眾人一時無策,皆垂頭沉思。

張景明忽然抬頭道:“對了,沮都尉剛才曾言,潘鳳擅自帶兵而回,與張郃發生矛盾不和,不如……我們可與韓文節說,張郃有心向袁將軍之意,讓韓文節殺死潘鳳,或是將潘鳳趕出冀州。若其不然,張郃將會領兵背韓向袁,與公孫瓚一起領兵南下,則文節必死無疑。只要潘鳳不在韓文節身邊,冀州便唾手可得了。”

“不錯,就這麼說,哈哈,景明足智啊!”

荀諶大笑道。

眾人議定,各自安睡。

翌日,荀諶等人又來拜見韓馥。

“我們今日來,是向將軍辭行,回去向袁將軍覆命,讓他領兵來鄴城,接掌冀州,以拒公孫瓚,剿討山賊。將軍願意推印讓賢,有厚德高義,必為世人所傳揚,袁將軍也必不會虧待將軍。”

荀諶假裝不知道潘鳳大勝之事,並且說了袁紹會領兵來鄴城。

韓馥經過一夜思考,覺得自己有潘鳳這樣的勇將,而且公孫瓚已敗,必然退去,無理由再怕袁紹。

這冀州也就不能再讓了。

“友若啊,我的冀州牧乃是天子所命,印綬亦是天子所授,如何能私自相讓。若是朝廷要袁將軍來接任冀州牧,我必會立刻將印綬交出,只是不知袁將軍是否有朝廷任命的詔書?”

荀諶假裝驚問:“將軍,你昨日已然答應,今日為何卻又反悔?”

“呵呵。”韓馥乾笑兩聲,接著說道,“你們還不知道吧,潘鳳將軍昨日派人回報,他已經將公孫瓚擊敗,斬獲六千多人,俘虜兩千多人,公孫瓚目前已經退兵。既然無公孫之患,黑山之賊又已被潘將軍剿敗,躲進深谷不敢復出。如此一來,冀州無虞,我又何必再勞煩袁將軍來保護冀州呢!”

荀諶真的被驚到了。

韓馥今日和昨日判若兩人,昨日憂懼交加,今日卻是自信滿滿。

“將軍難道不知嗎?”

荀諶滿臉憂慮問道。

“不知什麼?”

韓馥不明其意。

“我已知潘鳳將軍大敗公孫瓚之事,只是將軍曾讓張郃接替潘鳳領兵,據我所知,潘鳳並未將兵馬全部交由張郃統領,而是私自將近萬兵馬帶回,二人為此險些拔刀相殺。將軍如此信用潘鳳,難道不怕張郃帶領兩萬兵馬背叛將軍,投向公孫瓚或袁將軍嗎?”

荀諶繼續說道:“若真如此,將軍何以拒敵?將軍危在旦夕,而自以為安,諶實在為將軍憂慮啊!”

這一番話,瞬間又將韓馥的希望澆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