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的演說...”

懷特放下手,面帶微笑:“於先生,您的這位學生可了不得。”

感受到懷特語氣中明顯的讚賞之意,於晗的臉上不自覺地流露出一絲驕傲之意,但還是十分謙虛地回應道:

“懷特教授過獎了,待會這小子要驕傲地翹尾巴了。”

“哈哈~”

這個會議原本稍顯緊張的氛圍忽然被林祿的激昂發言消解了不少,交談開始愈發白熱化,以懷特為首的一批學者和林祿的設想一致。

所有的推論都要符合能量守恆定律,以及一系列基本的物理準則,林祿很嚴謹地考慮到了這一點。

在看到先前在實驗場中的一幕時,這些知識儲備深厚的學者自然都能從該畫面中捕獲到許多珍貴的資訊。

想到這一點並不難,難的是在短時間內組織語言將其表述出來。

各位權威學者交換意見,很快便確定下了一個所有人都認可的觀點。

這的確是一個磁約束裝置。

在肉眼不可見的區域,無數帶電粒子構成了這一層擁有明亮藍色的能量物質,聚能裝置的核心部位透過四條足器加速這些帶電粒子,賦予其巨大的動能,從而阻擋從外部侵襲而來的一切物理攻擊,甚至是震盪波。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學者所設想的可控式核聚變,也是需要強大的磁約束能力作為技術和理論支撐。

“於先生,我們能否拆開這個聚能裝置,從而研究它的內部構造?”

交談間,懷特提出了這個大膽的想法,他的話一出,頓時有幾位學者朝他投向志同道合的眼神。

這是最有用,也是最直觀的方法,與其在這裡引用一大堆理論知識進行討論比較,為什麼不直接將這顆象徵著超凡科技的器物拆開,一睹其內部的神奇微觀世界。

那將是足以載入人類史冊的時刻。

“應該可以。”

於晗沉思數秒,旋即點了點頭,同意了懷特的請求。

既然阿爾法願意將這個聚能裝置贈予於晗,這應該也意味著它背後的文明默許了藍星方面對這個裝置的研究行為。

這個彌足珍貴的禮物或許只是一個開端而已。

這是於晗最美好的設想。

而在起源基地的監視儀器終端,一排排螢幕上正跳動著跨度驚人的曲率波形圖。

這些紊亂的影象就像是一幅幅來自抽象畫師筆下的傑作,荒誕,無序。

它們正是來自於太陽系邊界處,一架架懸浮在深邃星海間的無人探測飛船,所傳輸回來的資料。

這些無人探測飛船正在一顆泛著黯淡灰光的星球附近,它的表面充斥著類似鐵鏽一般的深色,就像是一個正在腐爛的奶油蛋糕。

冥王星,這顆曾經被定義為行星的星球,現在正孤獨地看守著太陽系的邊緣地帶。

如果不算上浩瀚無邊的奧爾特星雲和日球層,冥王星所處的區域,正是太陽系的臨界點,從這裡算起,太陽系的半徑大約在三十個天文單位左右。(一個天文單位大約等於一光年的六萬分之一)

大有誰能夠徹底定義縹緲無際的宇宙呢?

對於太陽系的邊緣定義,有著許多種說法。

如果以冥王星,海王星一類的行星軌道作為定義標準,太陽系的半徑為三十個天文單位。

如果以日球層為定義標準,即無數太陽所吹出的帶電粒子的聚攏體,它就像是一個由太陽吹出的巨大氣泡,以這個龐大的氣泡作為衡量標準,太陽系的半徑則為一百個天文單位。

不過在日球層之外,還有一個名為奧爾特星雲的彗星帶,這個無比廣袤的彗星帶擁有著數以億計的彗星群落,著名的哈雷彗星就起源於那裡,它就像是一層極厚的蛋清,包裹著作為蛋黃的太陽。

而此時那艘來自卡索格文明的勘測飛船,正在這片奧爾特星雲之外的區域內進行躍遷。

每一次進行空間躍遷的距離在數十光年左右,這個看似龐大的距離在宇宙的範疇內卻也是十分微小的存在。

如果它想在某次躍遷之後剛剛好進入直徑只有數光年左右的太陽系,這個機率可能比連中三次百萬彩票還低。

而每一次躍遷都需要龐大的恆星能量。

在飛船的內部,這個卡索格生命體正安靜地待在原地,視線穿過一部分透明的飛船壁,可以清晰地看清外部的場景。

就像是在無數由斑斕顏料構成的海洋中暢遊,這是跨越維度的旅程,即使窮盡所有的詞彙也無法描繪出這震撼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