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組植物只有這一種斑土瓜發出了芽,其餘種子都依舊保持著黝黑的外表,並沒有發芽的徵兆。

先放在這實驗室中培育吧,農田的開墾也得等地下冰井的開鑿才能實現,大概需要數天的時間。

而不到十分鐘的時間,起源基地中的艙體忽然盡數開啟,一臺臺嶄新的工業機器人從其中走出,在基地的另一側被投放出來,整齊地排成一列列。

方良帶回的礦石又製造出了十五臺工業機器人,其中有五臺被零修改了設定,成為了後勤工作主力—維護機器人。

而機器人從起源基地側面魚貫而出的畫面也清晰地顯現在大螢幕中。

哈林已經驚得合不攏嘴了,一旁的於晗彷彿已經早已習慣這類場景,咂了咂嘴,指了指在基地前站立的方良:“那位就是操控這些機器人的機械人。”

“極大可能是外骨骼裝甲。”

哈林一眼便看出了端詳,大膽猜測道。

“我們也是這麼想的,這具裝甲的科技程度之高,簡直就是無所不能。”

於晗嘆了口氣,眼中流露出了難以掩飾的羨慕,

“如果宇宙森林學成立,我們人類擁有的科技如果放在其中,就相當於原始人手中的石棍。”

哈林苦笑,搖了搖頭:“這應該就是百分之一百的外星文明瞭,如果是某個國家的作品,他們現在應該忙著統治藍星了。”

“這麼多機器人,它是打算在火星建立礦脈中心嗎?”

一旁的林祿忽然問道。

“在目前看來,這個外星文明應該是這個打算,在二十年前曾經有一個理論,叫做機械先行準則。”

哈林看了林祿一眼,“這個準則的意思就是在大多數的星際殖民中,都是讓機器人先去探索外兵建造殖民地,在發現,或者是建造起足夠的生存條件後,這些機器人背後的操縱文明才會前往這個殖民地。”

“而我贊同老於的觀點,這個機械人應該不是所謂的,被控制的機器人,它的身份應該類似於領路者,需要一個在陌生的星球建立全新的城市,完完全全地從零開始。”

“這是一個十分不可思議的任務,但在絕對先進科技的加持下,這座城市的完善速度可能會大大超過我們的想象。”

.....

哈林的一番述說,震住了一眾學者,他侃侃而談,絲毫沒有生疏感。

完全看不出來他脫離出宇宙學領域已經長達二十餘年的時間。

“那你覺得我們的計劃,有多少成功的可能?”

於晗忽然打斷了哈林的話,問了一個十分尖銳的問題。

“這個問題你們不是應該早就有答案了嗎,就算成功的機率是零,任何國家都會不顧一切地派人上去。”

“如果我還年輕,我會爭取一切機會登上載人火箭,但我已經老了,進入太空,唯一的結果只能是死亡。”

“你說得對我的老朋友,我也老了,兩位宇航員的人選已經出來了,明天會來AIM報道,進行我們的一系列模擬集訓,或許你可以讓他們帶點什麼東西上去,比如手抄啥的。”

於晗笑了笑,拍了拍哈林的肩膀。

“兩位?”

“用你的話說,就是兩位領路者。”於晗將兩份資料遞給哈林,“在此之後,整個華國範圍內將無限期徵召各個領域的研究學者,進行太空模擬集訓,最終目的都是,將他們送上火星。”

哈林翻看檔案的手微微收緊,難以察覺地嘆了口氣。

不知為何,他從於晗的語氣中聽出了一絲無奈,一絲決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