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將者以玄德取天下乎(第3/3頁)
章節報錯
目之所及,手之所攬,心之所安。
學生能力之所及有限,所以學生的天下,尚未真正達到一領之地。
至於戰爭這種掠奪資源的手段,學生以為此不是吞噬之道的必要方式。
若取天下,當首推儘量以不戰之戰取之。資本與利益的最大化,還能讓自己脫離危險之外,這無疑是最優先的。
上古從外出狩獵轉成遊牧、圈養、耕種等模式,就是戰轉不戰的典型。
人總是從初生之好戰,變成成長之非戰。這就是因為明白好戰易夭之道。
彼常戰不折,傷潛於其身。此乃殺敵過百,自損其半也。是故以非戰之戰為上。
非戰者,備戰不怠。若非戰不可,則應之可戰。以此為戰,合可以守天下,開可以取天下。
故,不爭天下,是以不戰而取之。祖師謂之聖賢也。”
“哈哈,答得不錯。當飲此杯以資汝道。”聽秦深如此對答,陳閒大感滿意。將虛族的根基置於其領,對秦深好好考校並指點一番,此乃兩全其美之事。
“李師慈悲,不喜爭戰。故道傳於世,不爭不畏。道有神也,感於其心,以主天下之器。
故天下有靈,不以強德,不居弱道。道強而德不堪,執天下不可久。德明而道過柔,執天下不可勝。
以三國爭霸而論之,蜀地有德者,吳地生道者,卻皆敗之於魏。何者,魏道強且配以德之故也。
李師誡者八項,紀者三綱。何故?執天下者,行當正,德當配。民心所向,靈歸其位,道器方成。
是以執天下者,奢不過民眾,大不越民意,甚不超民心。天下執之以德,行止於心,心止不隨;炅止於炊,吹止於口;強止於外,挫止於內;壞止於小,墮止於初。
道小且不明,德微且不察。何以成其大,何以鑄其深?以此。”
“你明白了?”秦無敵對秦深發問。
“徒兒聽懂了。”
“懂了?”秦無敵笑罵到,“我看你沒懂啊。少不得再提點你一下。
欲取天下者,千千萬萬,不止其一。而天下歸一,當何去何從?故而有資格者,以道之強大,以德之深遠。
像我與他,從眾多人選之中決勝而出。當今這眾多種族之共天下,其實就是炎族與虛族之爭也。
他虛族與我炎族爭此天下,皆為生存。即可皆生,是以共存,此乃道也。
但天下於我手中,則炎族保無憂。天下於他手中,則虛族保無求。
我勝於他,是以虛族屈於你之領下。
虛族握於你之領下,是以小姑娘陳曉曉才從於草堂之內學道。
你若是不明不察,墮之道弱而落以德微,陳曉曉則會率虛族取而代之。
是以你是我炎族之繼,不可敗於虛族之小姑娘也。
另外還需要注意的是,你若是與陳曉曉取天下以戰,則其他虎視眈眈之人選,會可能行螳螂撲蟬,黃雀在後之舉。”
“我明白了。”秦深大汗而答,“師父如今掌管天下,徒兒定當與眾師兄一道為師父分憂。”
“嗯,不錯。看來你是真的明白了。
行之以道,束之以德。切記,切記。
這天下,不是我一人之天下,而未來之天下都是你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