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些債務每年都在產生相應的利息,英格蘭王國每年光是為了償還利息就壓力不小,至於償還本金就更難了。

這說的還是情況比較好的英格蘭王國,他們雖然欠債比較多,但是整體經濟不錯,償還能力也不錯,這些年也一直在努力償還本金,逐步縮小債務。

但是對於很多藩屬國而言,他們因為經濟不好,哪怕是債務沒那麼大但是償還起來也非常的困難,大部分其實都是借新債還舊債,然後債務非但不縮小,每年還持續增加!

當然,也不會無序增加,楚國人又不傻,不會讓你無節制借錢的,只有確認你的償還能力之後才會借錢。

這個借錢的數額基本上就是讓你償還利息後代理人政權還能存在下去,維持統治能力,而不是說直接破產崩潰。

畢竟楚國人是來賺錢的,不是來搞破壞的……不然把代理人政權搞崩潰了還得另外扶持一個新的代理人,沒那必要。

至於真還不起了,那就出讓更多資源以及勞動力還債唄,比如礦產什麼啊,碼頭啊什麼的楚國商人就很喜歡。

出賣礦產後,楚國人拿走大頭收益,當地的代理人政權拿走小頭收益,皆大歡喜!

楚國人在這些藩屬國裡做生意,也不僅僅是侷限於工業產品傾銷以及資源收割,也會涉足其他諸多行業,比如航運業。

如今那些土著國家裡航運業基本都是被楚國人所壟斷的……因為這些土著國家裡根本搞不了航運業,大楚帝國禁制向非楚國企業出口輪船等敏感機械裝置。

這意味著只有楚國人的企業才能夠購買輪船,然後用這些輪船在土著國家裡運營內河以及沿海航運。

而鐵路也同樣如此。

實際上不僅僅是交通領域裡,哪怕是農業以及礦產領域裡也是楚國人佔據大頭……同樣是因為裝置出口限制。

比如礦產行業,你要挖礦得要機械裝置吧,但是這些機械裝置只有楚國企業才能進口並使用,土著你自己搞個礦產公司想要採購挖礦裝置,人家楚國人不賣給你的,如此情況下你土著想要自己開發,就只能使用低效率的人工開採……然後成本就會非常高,根本比不過隔壁的楚國人開辦用機械裝置開採的礦產,最終就會被擠兌破產倒閉。

因此在礦業上,各土著國家裡的礦產開發行業基本是被楚國企業包圓了……當然,挖礦的還是當地的土著,楚國企業到當地拿到了相應的開發資格後,弄來裝置,技術人員,然後請上一大堆土著礦工進行開發。

就連農業也存在這種情況,楚國人在藩屬國裡也是搞了很多大規模的農場,種植園,這些農場一般採用大規模的機械化種植,使用少量當地土著人工。

種植的糧食除了少部分供應當地外,大部分其實都被運走,出口到了楚國。

只不過農業也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也沒辦法全部使用機械化種植,因此大部分番薯國家的土著還是自己種田,但是糧食價格上也免不了受到楚國人的控制。

大楚帝國對全球範圍內的糧食掌控力度是非常大的,不僅僅控制著世界上大部分的糧食產量,也控制著全球各地的糧食價格。

全球範圍內的糧食貿易,是楚國人的專屬,那些土著們是無法涉足的。

而透過掌控糧食貿易,楚國人也等於直接掌控了各國土著的餐桌……很多土著國家的人能不能吃飽飯,還真心得看楚

國人有沒有良心以及利益考慮。

大楚帝國透過工業傾銷,金融控制,資源收割等方式,牢牢的把所有的土著國家壓在整個全球經濟體系的最下層,讓他們為楚國人的幸福生活做貢獻。

為什麼大楚帝國這麼熱衷於搞全球經濟體系,也不喜歡那些藩屬國裡搞什麼奴隸制之類的,這就是為什麼!

而有了這些藩屬國的努力貢獻,讓大楚帝國在整個四十年以及五十年代裡的經濟得到了迅速的騰飛!

在這個大背景下,偏僻落後地區的扶持計劃才有展開的可能性!

不然,楚國人拿頭去開發那些偏僻落後地區啊!

而這一系列的落後偏僻地區的扶持計劃裡,交通設施的建設又是重中之重。

而交通設施的建設裡,官道的升級改造也成為了人們所關注的重點,尤其是資本上市場最為關注的重點。

當各地官府陸續公佈一系列的管道昇級改造計劃以及部分城際柏油路,水泥路的建造計劃後。

除了一系列基建設施企業,如水泥,鋼鐵,工程機械裝置的企業股票節節攀升外。

受到最大影響的反而是五大汽車公司以及相關聯的汽車產業鏈!

其中的李氏動力公司在冬天開始股價就持續攀升,而在當地公佈了粵東西北的官道改造計劃以及準備建設環珠三角柏油公路網計劃的時候,李氏動力公司的股價直接暴漲了十多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