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天成一路開著車回到家,然後接上了妻子和孩子準備出門。

唐山甲山系列轎車,是一款典型的中端四門五座轎車,車內空間也比較大,坐上他們一家三口綽綽有餘。

重新啟動車子後,焦天成開著車一路往前,前往西城區近郊的西五街。

西五街,這地方看似位於西城區的近郊,但實際上卻是西城區裡少數的幾個大型商業中心區,在這裡有著眾多的辦公樓,大型商場,酒店,高階餐飲等辦公,娛樂的場所。

至於說傳統意義上西城區城區……其實是一大片的工業區以及低端住宅區。

大楚帝國的大城市發展過程裡是比較特殊的,早些年的時候很多大城市其實規模很小,傳統古代城市嘛,規模就沒多大。

所以那個時候就在這些傳統城市的核心周圍,形成了一個又一個工業區,然後圍繞著這些工業區又建立了大量供應工人群體的高密度普通公寓住宅樓。

當年的西城區就是這麼來的。

如此形成的城區,可想而知環境如何!

然後人們為了更好的生活條件,中高收入的群體又搬遷到了郊區去生活居住,同時隨著城區內工廠多,人口多導致的惡劣空氣環境,又迫使了很多商業中心外遷。

如此又形成了近郊區商業中心這種地方。

所以當代的松江城,其實是一層套一層,最早的核心城區是老城區,往往生活居住,商業中心為主。其中一些很不錯的地方則是發展為超高階的商業中心,比如臨江北路。

圍繞著老城區的是大量的工業區以及低端住宅區,也就是西城區城區這種地方。

然後外層又有一層近郊商業區,擁有大量的寫字樓以及各種商業中心,酒店等,這就是西五街這種地方。

再外圍,則是郊區的各種中高階住宅區。

當然,這只是籠統的說法,實際上也不可能真的一層套一層,彼此間往往犬牙交錯,然後形成了一個個定位各自不同的城鎮。

而上述的這些地方,哪怕是所謂的郊區,其實也都屬於松江城的城市範圍……

畢竟松江城是一個人口超過千萬的超級大城市,這樣的超級大城市的面積是極其龐大的,甚至可以說覆蓋了大半個松江府,從西邊的華亭到東邊的吳淞口,全都是屬於廣泛意義上的城區。

焦天成一家子到了西五街後,這裡大街上的各種車輛明顯多了起來。

有著軌道電車,有著大型的公共馬車,還有各種出租馬車,乃至貨運的馬車。

此外自然也少不了各種各樣的汽車,其中既有轎車也有15卡車卡車乃至一些三輪車。

在這裡什麼型別的車都能看見,而且是各種汽車以及馬車混雜在一起,給人一種古代和現代相互交融的感覺。

但實際上……即便是那些馬車也和古代扯不上什麼關係,那是近代工業革命的產物。

沒有強悍的第一次工業革命所產生的生產效率,其實是不太可能出現如此龐大且完善馬車體系的。

試想一下,昔年松江城裡光是維持城市運轉的各種馬匹就有好幾十萬匹,試想一下,這種規模的馬匹是一個農業時代的城市能夠承受得起的嗎?

光是這些馬匹所需要的各種飼料,折算成土地產出的話就足以養活幾百萬人口了。

沒點實力的國家,根本不可維持這麼龐大規模的馬匹使用量。

而這,僅僅是一個城市!

所以說,大規模使用各類馬車,這並不是古代農業國家所能夠承受的,更不是古代的特徵,相反,這是典型的近代工業國家的特徵。

所以,如今西五街上的這種馬車和汽車交匯,看似是古代和現代相互融合的場景,真正意義上來說是近代工業社會和現代工業社會的交融場景。

因為街上的各種車輛多了起來,而且還有不少的馬車,因為馬車和汽車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速度差距,馬車不過才跑十多公里的時速,而汽車動不動就能跑幾十公里時速。

儘管松江城當地已經在推行汽車和馬車分離,汽車走內側的快速道,馬車和腳踏車走外側的慢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