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英格蘭科舉(第3/3頁)
章節報錯
因為這意味著英格蘭王國已經拋棄了傳統的貴族封建制度,開始朝著中央集權選官制度邁進,並且選官的制度還非常的先進!
先進到什麼程度?
先進到一箇中低層的英格蘭人學有所成後,也能夠透過科舉成為王國的一名官員!
要知道他們可
是原樣不動的照搬了楚國的科舉制度,而楚國的科舉制度和傳統華夏的科舉制度可不一樣。
嚴格來說,當代大楚帝國的科舉制度,實際上是一種非常現代化的選官制度,以公平公正的保障社會的上升通道為基本原則,和傳統的科舉制度區別非常大。
這一套制度,是羅志學花費數十年時間,逐步從傳統科舉制度裡改進而來的,最大程度的避免了人為因素的干擾,透過不同的分科選拔不同型別的人才。…。。
只要你能力足夠,筆試分數足夠高排名前列的話,誰都擋不住你當官……
為了排除人為干擾,大楚帝國先是把院試改為鄉試預考,取締了州府級別透過院試直接錄取官員的權力,考中院試的考生只是獲得參加鄉試的考試資格而已。
此外大專學歷的話,就可以直接報考鄉試了,不需要參加院試。
當代的楚國院試,是專門面向高中,中專學歷的學生,獲得鄉試資格的一種資格考試。
然後把考試題目細化,客觀化,如此考試分數更加準確,儘可能的避免主觀題目,最後就是隻論筆試成績。
鄉試裡筆試成績排名在招錄名次以內,那麼就考中了,考中就已經具備了官員身份。
考中後,新中舉的官員們填報工作意向,吏務機構結合全省各地的官員崗位需求,異地為官原則,新中舉官員工作意向,報考科目,名次等進行綜合分配。
而熱門的重要機構是對考試的名次有著明確要求的,比如巡撫衙門直屬的幾個辦公機構,鄉試名次要在前十以內才能進去。
此外對於名列靠前的新官員的任用以及培養都有明確的要求,可不是說能隨便安排的。
這一切,都是為了避免人為因素的干擾,給沒背景的普通人一個為官的機會,給有能力沒背景的新官員,一個發揮能力平臺的機會。
大楚帝國的諸多制度裡,其他的可以都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陷,但是科舉制度絕對是屬於最完善,也是最受人的一項制度。
每年科舉考試,那都是當地駐軍直接押送監管試卷,封鎖考場等。
在大楚帝國裡,科舉作弊的嚴重程度,可比殺人嚴重多了……如果是有官員涉事其中,那基本都是抄家滅族的下場!
這一切,都是為了確保最基本的公平,保障上升渠道的通暢……哪個這個渠道非常小,競爭超級大。
但是,總比歐洲的貴族制度下,上升渠道被徹底鎖死強得多。
而英格蘭王國,就是歐洲地區裡第一個採取科舉制度的國家,為了搞這個科舉制度,英格蘭王國在過去十多年裡也發生了不少的動盪甚至叛亂,不過都被王室給強勢鎮壓了下來。
之前的英格蘭西南部地區叛亂,有一部分原因就是當地的貴族們反對科舉制度。
科舉制度這東西,奪取的可是貴族的權力。
但是這東西,雖然貴族們不喜歡,但是各王室卻是非常喜歡,因為科舉的背後實際上就是中央集權。
搞了科舉國家能不能強大不好說,但是王室權力肯定會大幅度的增加卻是肯定的。
這也是各土著王國都很熱衷於模仿楚國搞科舉或類似選官制度的緣故,不過能搞成的卻是不多。
畢竟不是每個土著王國都能和英格蘭王國一樣,能利用各種力量,甚至借用楚國人的力量強勢鎮壓反對貴族,強力推行科舉制度的。
而這一系列的改革,也讓英格蘭人的漢化程度在逐年上漲……嗯,英格蘭的科舉制度裡,有一部分就是考漢語。
英格蘭人為了當官也得學習漢語,不然連科舉都無法參加。
等到了現在,英格蘭地區裡的中上層精英
們其實相當多都能熟練掌握漢語。
而為楚國人工作的這些永久居民以及長期勞工,就是這些精英的一部分!
如此,也就出現了一大群英格蘭人說漢語的場景!
39314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