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了任務的約翰·泰勒當天就挑選了下屬的幾個組員準備一起出差。

約翰入職海峽貿易公司也有一些時間了,在經過早期幾個月的鍛鍊熟悉後,他很快就被放在了該有的位置上,當了一個組長。

歐洲海峽貿易公司雖然有錢,但也不會把一個正式職工當成普通員工使,招聘一個正式職工的人力成本,比得上招募三四個臨時勞工了。

因此海峽貿易公司招募的土著正式職工,都是用來充當中低階管理人員以及部分比較重要的常規職務的。

至於普通的文職員工,實際上都是一些臨時勞工充任。

要不然,海峽貿易公司裡的土著正式職工的位置,也不會如此搶手,每一次放出少數一兩個名額的時候都引來大量土著精英人才應聘了。

第二天約翰帶來個行李箱帶了公司後,三個下屬也都已經做好了準備,各自帶上了日用品的行李箱,又提前準備好了一輛四輪馬車。

四個人上了馬車後趕往碼頭,然後在碼頭上了一艘小客輪。

這艘隸屬於歐洲航運公司的客輪月華號不大,排水量不過五六百噸而已,是一艘典型的近海小客輪,主要承擔的是英倫地區近海客運航行,在這片地方已經執勤服役七八年了。

搭載的乘客多是能進出租界的外籍勞工或永久居民以及一些具備護照,簽證的外籍土著,也有少數楚國人。

值得一提的是,楚國人不太喜歡看見外籍土著亂逛,同時各土著王國為了避免人口大量流失,也普遍限制人口跨國流動……勞動力是一種寶貴的財富,土著王國不願意人口流失;而楚國則是為了避免大量土著人口的流動,導致一系列的麻煩。

雙方都有了相應的需求後,透過一系列的協議後,最終在楚國的指示下,各土著國家都形成了護照加簽證制度,用來限制人口流動。

所以楚國人在跨國的交通運輸上針對土著是有一定限制的,要求土著出具當地土著官府開具的護照和簽證,不然是買不了船票的。

當然,這些限制只針對常規意義上的外籍土著,而為楚國人工作的外籍勞工,也就是拿到了臨時勞工證的則是沒有這些限制。

至於約翰這樣的永久居民在法律上,都已經算是生活居住在行政領地裡的楚國人了,自然不受相應的管轄土著的法律限制。

因此……很多土著們為了規避諸多麻煩,都會想方設法,甚至花費不菲的資金來獲得一張勞工證。

而楚國人對此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都直接放開了投資或捐款獲得勞工證的通道……藉此生財!

因為楚國人也好,那些土著國家也好,限制人口流動是為了防止勞動力的大量流失……而勞動力基本上可以特指為中低層人。

而這些中低層人可無法透過投資或捐款的渠道來獲得勞工證。…。。

這些限制性的措施也就導致了,在歐洲地區裡的跨國輪船或火車上的旅客,其實是沒幾個普通的中低層土著的。

要麼是土著裡的上層,要麼是拿著勞工證的外籍勞工,要麼就是永久居民,最後則是楚國人本身。

你要說這樣會不會導致客流不足……嗯,地區會如此,但是不要注意的是,不管是火車還是輪船,他們的主要作用並不是客運,而是貨運,這一點在海外地區更是如此……客流量本身就不大。

也就只有在東亞本土這些人口密集,經濟發達的地區裡客流量才會非常大,甚至形成一年一度的春運現象。

但是在其他地方,鐵路的主要作用是運輸貨物,客運那只是順帶的。

而這也是大楚帝國在龐大的海外,甚至土著地區裡依舊大規模建設鐵路網的緣故……可不是為

了服務那些土著,讓他們出行的更方便……而是為了方便運輸物資,讓土著地區出產的礦產,農畜產品以及其他產品可以以更加廉價的運輸成本運輸到東亞本土地區。

而海運方面則是更加明顯了。

大楚帝國裡現存的數幾千萬噸商船裡,絕大部分都是用於貨運的船隻,用於客運的輪船其實佔據非常小。

正是這幾千萬噸的商船噸位,維持著大楚帝國的全球經濟體系。

如此龐大的商船噸位裡,客運業務所佔據的運力其實是極小的。

這一點對於在歐洲地區運營的歐洲航運公司而言也如此,歐洲航運公司所轄的兩百多艘的商船隊裡,客運船隻只有四十多艘,而且普遍噸位偏小,都是數百噸之間的近海小客輪,並且大部分都屬於客貨兩用的商船,純客運船隻其實很少的,一共才那麼七八艘而已。

剩下的一百多艘船隻都是大噸位貨輪,其中有幾艘還是五六千噸的大船呢。

歐洲航運公司在歐洲地區展開業務已經有十多年了,乃至最早的一批航運公司,麾下有大量熟悉當地水文情況的船長們,船隻跑起來哪怕是在近海也相當順暢。

船隻一路航行,很快就抵達了假日港。

此地位於埃塞克斯的西邊,乃是當地一條河流的入海口,河流雖然不大,但是也能夠讓船隻深入其中。

所以楚國人來到這裡後,也就順手佔據了一片地方充當租界,在這裡建立了一個小型的港口貿易城市,主要是作為貿易中轉港口使用。

不過就和楚國人在歐洲地區建立的很多租界一樣,一開始雖然沒什麼,楚國人一般也不會太重視,但依舊會隨著時間的過去就會吸引大量的土著靠攏,進而形成規模比較大的城市。

就和倫敦租界以及邊上的東倫敦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