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大楚帝國,一向來都不太在乎高收入家庭的所謂民生需求……反正你們有錢愛咋地咋地,帝國有限的財政資金是需要用在中低收入群體上的。

所以大楚帝國的態度是,生活用電現在價格昂貴,但是卻是在整整的民生照明所需的煤油上進行大幅度的補貼。

這種補貼,主要是透過減免煤油在生產以及運輸,銷售環節裡的稅收,尤其是在部分偏僻經濟落後地區裡進行稅收減免來完成。

這種只在乎中低收入群體,忽視高收入群體的民生措施一向來都是大楚帝國的優良傳統。

大楚帝國自從武裝統一的那一天起,就從不坑窮人……這一點在教育體系裡體現的更為明顯。

大楚帝國裡的教育體系裡,尤其是公辦教育的學校基本上硬體條件都不咋地,教學樓都是四四方方,沒啥裝修的,甚至有些還是根本沒裝修的毛坯房,主打的就是一個簡約風……

同時普遍實行大班教育,一個班裡六七十個學生那都是常態。

為什麼如此?

因為大楚帝國的教育經費也是有限,而公辦學校僱傭老師也是需要資金的,為了讓更多的中低收入家庭的孩子能夠上得起學,這學費以及書本費,住宿費等又不能太貴,必須儘可能往便宜的搞。

這也就導致了,大楚帝國的公辦教育是虧損非常嚴重的……每年都需要中央以及各地方財政進行大量的補貼,但是帝國的財政補貼也是有限的,不能無限制的往裡頭補貼,也補貼不起。

如此情況下,帝國又想讓讓更多的孩子上學,怎麼辦?

自然是想方設法節省所有一切不必要的辦學開支。

教學樓能遮風擋雨就行,什麼高大氣派的教學樓一概不要,直接用現成的房子,或者修簡陋的樓房,能遮風擋雨就行。

各種書本用的都是最廉價紙張印刷,集中採購在質量達標的情況下只用最便宜的。

體育場之類的隨便弄個空地就湊合著,泥土操場裡又不是不能讓孩子奔跑……

每個班都大幾十號人一起上學,一個老師給大幾十號學生上課,採取大班制度,節省教師資源。

總之一切往便宜了搞。

為的就是讓更多的人上得起學,儘可能的不讓一些低收入家庭因為學費問題而讓孩子退學。

至於有人說學校條件不咋地?咋地,要捐錢嗎?來,一千萬不嫌少,一個億也不嫌多,麻溜的填寫捐款支票吧……哪些地方官府裡負責教育的官員能把這種財神爺當爹一樣供著。

不捐錢?那說個屁,有多遠滾多遠。

再者學生又不是來享受的,而是來學習的……難道毛胚房一樣的教學樓裡上課就不能學到知識了?用廉價紙張的課本,就看不了書了?那不開玩笑嘛!

如果部分人想要更好的學校硬體,更優良的小班教育,完全可以去私立嘛……大楚帝國又不攔著你,甚至還鼓勵那些有錢人家的孩子去讀私立……私立教育一直以來都是大楚帝國裡教育體系的重要補充部分。

而且你都這麼有錢了,就別來沾官辦教育的補貼經費了,上你的私立去……不然官老爺們看著你都煩。

大楚帝國的基層官辦教育的各種財政補貼,就是典型的只針對中低收入群體……沒那些高收入群體什麼事。

在照明領域裡同樣如此……用電的不管,用煤油燈的則是給予一些政策上的扶持補貼。

畢竟現在只是電氣化的初期階段,電力的主要用途是在工業上以及少量的商業用途,在普通民用領域裡應用的還是非常少的。

這也意味著,這些所謂的家用電氣裝置也沒有什麼市場,很多人也就只是看個新奇而已。

不過攝影機以及配套的電影播放裝置,這東西又和常規消費品性質的電氣裝置不一樣,這東西本來就不是普通的家庭用消費,至少現在不是。

而一些特殊行業,或者機構的人看到這東西后還是有不少興趣的,比如禮教部朝報司就對新出現的這種攝影機很有興趣,採購了幾臺帶回去,準備拍攝一些重大場合,作為歷史記錄影片。

朝報司因為下屬管理著大楚朝報以及各省官方報紙,這些報紙擁有大量的採編人員,因此也是大楚帝國裡比較早大規模使用照相機的機構,到了如今,朝報司下屬的各官方報紙的採編團隊也是大楚帝國裡使用照相機最多的群體。

畢竟當代的照相機,也就兩個主要群體

使用,一個是民間的各種照相館,另外一個則是各地報紙了。

其他的都是一些比較零星的使用,大部分也是機構使用,純個人使用者很少的。

而攝影機作為一種影片記錄裝置以及附帶的播放裝置,朝報司方面也是看重了它的歷史記錄作用,採購了幾臺用來嘗試一番,如果好用的話,那麼未來也會採購更多,用來記錄各種各樣的場合。

在未來,這些影片極有可能成為極為重要的歷史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