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無線電話(第3/3頁)
章節報錯
讓民眾能夠及時瞭解到各種資訊,尤其是瞭解到來自金陵方面,來自皇帝所傳遞的資訊……避免被他人,尤其是地方官員所矇蔽,誤解。
古代很多時候為什麼那麼多造反,那些權貴,將領們可以輕易的挑動士兵,乃至中低層軍官們以及眾多地方官員,士紳,普通老百姓一起跟著他造反啊?
就是因為資訊被封鎖了……好多人其實一開始不知道他要造反,還以為是有別人造反了,他們是跟著忠心耿耿的將領去平叛呢……然後就傻乎乎的和前來平叛的朝廷軍隊打起來。
打著打著才發現,尼瑪自己才是叛軍!
這裡頭非常關鍵的一點就是,資訊渠道被封鎖了,大量的中低層軍官,地方官員以及士紳,還有士兵和老百姓們無法瞭解到更上層,尤其是朝廷的資訊……所知道的都是上頭造反的頭目編造的各種資訊。
由此稀裡糊塗的就變成了叛軍……
這種事,在古代裡非常多。
而在大楚帝國裡以前也存在這種風險,只不過羅志學威望太高,沒啥內部叛亂而已,所以才沒有出現這種事。
而到了電報系統出
現,尤其是無線電報出現並開始裝備軍隊後,這種風險就被大幅度的降低了,因為隨著電報出現之後,一線部隊可以更方便快捷的接受到來自更上層的電報資訊,如軍,集團軍乃至金陵方面的電報資訊。
某種程度上,外部的一個團級部隊,都是能夠透過電報聯絡到金陵方面,詢問叛亂與否,是否有平叛的作戰命令等資訊。
哪怕是有野心家剪掉了電話線,也無法阻止一線部隊使用無線電報和上級聯絡……
當然,直接控制了電報裝置,然後偽造電文的話……那就是屬於另外一回事了。
這說的還是軍隊內部的通訊,而到了地方官府乃至民間裡,也能有類似的效果。
不過無線電報系統,依舊有非常大的侷限……至少無線電報這東西到目前為止,限制性還比較大。
因為無線電的資訊傳遞是需要佔用頻率,為了避免軍事通訊和官方行政通訊以及商業通訊的訊號衝突;同時一開始的時候就有不少個人購買了無線電報機,然後開始瞎發資訊導致無線電汙染。
因此帝國在無線電報應用後,迅速出臺了相應的無線電管理法律,規定了個人不得隨意購買,使用無線電臺發射資訊,必須經過專門的學習以及考試,並登記註冊後才能夠購買,使用無線電報機進行發射資訊……嗯,接收無線電資訊倒是用不著。
同時各企業機構購買使用無線電報裝置,也需要進行專門的登記註冊以及稽核,獲得批准後才能夠使用,並只能在規定的頻率範圍內使用,不得佔用軍用以及行政,通訊頻率。
因此,個人其實比較難接觸到無線電報……因為這玩意和常規的電器裝置不一樣,無法隨便購買,得去電報局登記購買。
當代的無線電報裝置也是有專利的,其民用部分的授權都在電報局手裡,所以也只能它一家出售,其模式是電報局授權給各電氣公司進行研發以及生產,然後交給電報局進行銷售或使用。
軍用以及行政用的無線電報裝置倒是不用這麼麻煩,因為有著單獨的專利授權,軍方以及行政機構可以直接找電氣公司研發採購。
但是民用無線電報機,那些電氣公司是無權自行生產並銷售的……沒那個專利授權。
因此當代的大楚帝國裡,企業或個人想要獲得無線電報機,只能找電報局申請採購。
當然……只要你是合法採購,電報局一般也不卡你,不過也需要登記註冊,同時進行資格稽核。
這和無線電通訊洩密之類的沒啥關係,純粹是為了避免無線電汙染……如果不進行管理的話,那麼各種亂七八糟的無線電波就會滿天飛,彼此形成干擾和衝突。
簡單來說,當代的大楚帝國的無線電管理,就是讓個人以及企業使用者別瞎搞……
因為有一些限制,再加上無線電報機也挺貴的,因此普通個人其實是接觸不到的……日常有發電報的需求都是直接去電報局發報,接受的電報也是電報局接受,然後透過信件的模式送到手上。
如此情況下,羅志學認為需要一種更加簡單,以點對面的模式向各地方機構,軍隊乃至普通老百姓傳遞資訊的模式。
無線電廣播就是一種非常好的資訊傳遞工具。
而且無線電廣播系統裡的接受終端,也就是收音機因為不需要傳送資訊的部分,同時因為採用接收若干固定頻段的訊號,在整體研發難度以及生產成本上都能得到很好的控制!
這意味著收音機的成本比較低,至少能夠作為一種高階的傢俱或辦公裝置進行大規模量產並進入高收入家庭或機構裡或商業場所裡。
而這,就具備了建立大規模,大範圍無線電廣播系統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