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臺裝置結合到一起,這才是電磁實驗室這邊研究出來的完整,適用於軍事需求的無線電通話系統。

唯一的問題就是……這玩意無法保密。

因為發射出去的無線電磁波訊號,只要調對了頻率,所有接受終端都能接受到……並且因為是直接使用聲音資訊,因此也就相當於明碼資訊……別說保密了,連轉譯編碼都不需要……主打的就是一個隨便接受隨便聽。

同樣的,只要有一個接受終端,那麼就可以接受所有裝置支援頻率的聲音訊號。

同時聲音資訊的傳遞,可比單純的文字資訊傳遞更麻煩,如果想要傳輸遠距離的話對發射裝置也有更大的要求。

所以經過軍方評估後……這玩意很好,但是感覺不實用!

尤其是無法保密的情況比較難搞,軍方可不希望自己透過無線電話下達各種作戰命令的時候,被一群好事者用收音機接受各種作戰指令,甚至都有可能有好事者直接混入這個頻道,使用發射裝置傳遞聲音資訊。

那不亂來嘛!

至於說暗語,然後接受終端聽了暗語後再轉譯……軍方的將領們覺得脫褲皮放屁多此一舉,這種情況直接用保密編碼的無線電通訊就完事了……用不著使用什麼無線電話。

因此,作為軍事通訊技術而研發的戰場無線電話通訊系統……雖然名頭挺好聽的,但是也問題太多,因此目前依舊是作為一種儲備技術而繼續研發!

怎麼說呢,好歹要有一定的保密措施,最少要避免作戰指令被隨便什麼人都能聽到吧……就算土著聽不懂,但是普通平民聽到也不好啊!

大楚帝國的軍隊,作戰物件可不僅僅是外國土著……還包括國內潛在的各類敵人呢。

你要是使用沒有保密措施的通訊技術,回頭有叛軍出現了,你使用沒有保密手段的無線電話,這不等於是把自己的所有軍事動向都直接送到人家叛軍手裡了嘛!

因此現在的軍用

無線電話通訊系統,還在進行後續研發,研發的目標主要是保密以及小型化問題。

之前為軍方研發出來的無線電話通訊技術的系統,那可都是大個頭,比無線電報系統還要大的多。

這玩意想要運轉,都還得給它準備一臺專門的發電機進行電力供應,也挺麻煩的。

不過這玩意用於軍用雖然問題多多,暫時還不靠譜,但是羅志學看到這東西后,第一時間想到的可不是什麼戰場無線電話通訊,而是想到了無線電廣播和收音機。

軍用上有保密以及其他諸多需求,而且還要求裝置要同時具備接收終點和發射終端。

但是無線電廣播可用不著這些東西……普通使用者手裡只需要一個簡單的接收無線電資訊的接受終端就行了。

而發射的話,無線電廣播站使用的發射裝置可不用考慮什麼體積和重量以及耗電問題,完全可以做的超級大……甚至直接把發射電線弄到幾百米高的大樓樓頂上。

同時可以採用各種波段,用於不同距離的訊號傳遞。

從技術角度去看,無線電廣播的技術難度,可比戰場軍事用的無線電話技術難度低得多……

這從原時空的技術發展脈絡也能看的出來,無線電話系統要到三十年代左右才發展起來用於軍事領域,比如飛機,二戰爆發前的很多飛機就已經安裝了無線電系統,用於飛機之間,飛機和艦艇,地面的電話通訊。

如扶桑的96艦戰二型,這玩意是三十年代中期的產物。

等到後來,各國的先進坦克也陸續安裝無線電話系統了。

相對於軍用無線電話技術的發展要延遲到三十年代,無線電廣播則是成熟的更早,在原時空二十年代就已經出現商業化的廣播電臺了。

至於技術突破那就更早了。

而到了大楚帝國這邊,用於軍事通訊的無線電話技術,暫時來說還不成熟,實用性不大。

倒是無線電廣播系統有點搞頭,同時羅志學個人也比較看重這些。

畢竟無線電話在當代,甚至未來好多年裡,受限於技術成本等因素是不太可能大規模民用的,只用于軍事領域的無線電話系統,對羅志學而言作用不大,也沒太大的興趣……這些東西反正隨著技術的持續發展,該有的都會有,同時需求也不是太急迫。

而無線電廣播的話,羅志學個人興趣就比較大了,因為這玩意可以變成一種非常好的宣傳載體。

就和當代的報紙一樣,作為一種輿論宣傳工具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