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核心目標(第1/3頁)
章節報錯
承順五十三年秋九月,羅志學帶著一群人前往皇家理工學院視察。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羅志學也經常外出視察,但是最經常去的還是皇家理工學院,基本上保持著一兩年就去一次的頻率。
有時候是專門去看部分意義重大的技術發明研究,有時候沒有重大的技術突破,則是主要看一些常規的技術突破,慰問科學家們。
主要還是為了體現對科學技術研究的重視。
畢竟大楚帝國是一個帝制國家,皇帝個人對社會各方面帶來的影響是極大的……如果羅志學表明態度重視科學技術的發展,那麼下頭的諸多官員們也會迎上,在科學技術方面投入更多的重視。
這進一步延伸出來就是各種對科學技術發展的扶持政策,資金。
要想扶持科學技術發展,光靠一把嘴可不行,很多技術的突破都是需要大量的資金作為依託的。
尤其是各種材料,加工工藝的突破……這背後往往是耗資龐大的各種試驗,在無數次試驗中尋找成功。
而試驗可是很耗錢的!
同時新技術研發出來瞭如何落地,投入工業生產當中?
這就需要帝國官府相應的政策引導乃至扶持了。
其中最為典型的還是屬於汽車產業,在大楚帝國官方重視之前,實際上三大農機公司都已經研發內燃機接近十年時間了,甚至都搞出來了原始的汽油機……四衝程,電子點火技術在那個時候實際上就已經出現了。
但是因為技術不夠成熟,更缺乏資金進行深入的研發,導致了三大農機公司不約而同的放棄了內燃機的繼續研發。
三十年代末期,四十年代初的那幾年裡,手握大量內燃機技術的三大農機公司,依舊需要依靠蒸汽拖拉機為基本構成的農業裝置業務生存;松河汽車公司的前身河口機械公司更是因為經營困難,不得不對外供應大量的拖拉機底盤而生存。
直到四十年代中期後,因為羅志學的重視,帝國迅速展開了對內燃機產業的各種政策以及資金的扶持。
各種免稅政策直接滿上,官府提供擔保,幫助企業獲得低息乃至無息貸款這些常規操作不說,官府甚至直接下場,以扶持新技術的名義給錢。
只要你的內燃機技術有所突破,專案稍微有點前景,那麼就可以申請專項的資金扶持政策,從而獲得直接的資金扶持。
在四十年代裡,大楚帝國官方累計在內燃機以及後續延伸而來的汽車產業裡,透過稅收減免或返還,科研資金獎勵,承擔企業貸款利息支出,免費供應工業用地,各地官府內燃機產品,如汽油拖拉機,公務汽車,軍用汽車等各種措施,累計為內燃機產業輸血了超過三千萬楚元。
三千萬楚元砸下去,這才培育出來了早期的汽車產業……而培育出來的汽車產業展現出來了強悍的潛力,而後獲得了無數資本的追捧,大量資本市場上的資金湧入,最終造就了目前承順五十三年裡,預計總產銷量超過兩百五十萬輛的龐大汽車產業市場。
汽車產業之所以能夠有今天這個地步,或者說能夠在短短十年多一點的時間裡,從早期的原始內燃機迅速發展為當代成熟的各類汽車,是離不開帝國的龐大政策以及資金扶持的。
當然,從技術發展,工業應用以及社會變遷等諸多角度去看,哪怕是沒有帝國官方的直接下場大力扶持,隨著時間的過去大楚帝國也能夠發展出來如此龐大的汽車產業。
但是這個過程可能就是二十年三十年甚至更久的時間了。
而帝國官方的大力扶持,大幅度的縮短了這個過程……
而且帝國官方的大力扶持汽車產業,可不僅僅是單純的投入,實際上官方獲得的好
處更多……比如汽車產業發展後所帶來的大量就業崗位,民眾的收入提升,還有稅收的增加。
早期為了鼓勵汽車產業發展,曾經施行了多年的全額免稅政策,後來汽車產業發展起來後,已經不再施行全免稅政策,只是各地方根據自身的情況給予一些稅收減免……總體來說,當代的汽車產業的稅收已經享受一定的優惠。
但即便是這種減免過後的稅收依舊非常龐大,帝國官方從汽車產業裡收上來的直接稅收,那都是遠遠超過當年的對汽車產業扶持的資金成本……
更不用說除了汽車產業的直接稅收之外,還有大量的間接稅收了。
汽車產業是一種典型的龍頭產業,它的發展直接帶動了其他諸多產業的發展,而相關聯產業的發展同樣也能夠帶來更多的就業以及稅收。
所以,帝國官府在扶持汽車產業上,得到的好處遠遠超過付出。
如果從投資角度來看,大楚帝國在之前十多年裡對內燃機產業以及後續汽車產業的一系列扶持投資,所獲得的利潤回報是數十倍甚至數百倍……甚至從整個帝國的政治經濟民生等戰略角度去衡量的話,所獲得的回報甚至無法用數字去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