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飛機時代(第2/3頁)
章節報錯
不過即便如此,扶桑省裡的楚國人生活也算不錯,畢竟人不多,人均產值足夠大。
後來直轄領地一視同仁的原則行,才放寬了限制,把保護範圍擴大到全部直轄領地……如此諸多海外直轄領地才有了茶葉種植園和桑樹種植園,不過依舊大部分海外直轄領地都是小打小鬧,真正發展出來絲綢產業的只有扶桑省。
只不過家人生活的是好了,他自己上班就苦逼了……
至於其他零配件方面嘛……倒不是他們自身的能力體現,但是人家有錢啊,捨得採購最好的零配件裝上去再高價賣……同時使用者也認可他們的高價,願意當這個冤大頭。
但是對於大楚帝國而言,絲綢這東西多的是……軍隊的中大口徑火炮,老早就用絲綢作為發射藥的包裹材料了。
這些衛星城鎮遍佈整個松江府,透過城區鐵路聯絡起來……因為中心城區過於擁擠,同時城區裡的住宅一般都是多層公寓,除了少數高階公寓外,其他普通公寓其實一般般,同時市區空氣環境不咋地。
所以從一開始這飛機就是屬於單發雙座,不像是其他的部分飛機一樣是單發單座。
至於修地鐵,傻子都知道很貴……這年頭修地鐵可貴了,哪怕已經發明並使用隧道掘進機,大概和後世人說的盾構機比較類似的隧道挖掘裝置,但是挖掘成本依舊非常高昂。
並開始向陸軍航空隊正式交付這種飛機。
而這就是核心工業城市的強悍實力……更是扶桑省這種後進直轄省份所無法比擬的。
到了今天,扶桑生絲的年產值,甚至已經是超過了浙江或江南……成為了大楚帝國裡生絲產業產值第一的省份。
等到了作戰高度更高,部分情況下甚至能夠達到數千米高度的飛艇也進入軍方服役,同時在民間也有部分應用的時候,降落傘作為空中人員唯一的求生工具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沒辦法,工業這東西講究的是叢集效應,而國內的一些工業重地早已經形成了規模龐大,種類齊全的工業種類,比如泛江南地區……在這裡你能夠很輕易的採購到幾乎所有工業裝置,同時這裡也吸引著全國海量的技術人才以及普通勞工。
等到飛機面世後,楚軍航空隊裝備使用的降落傘,實際效能已經不算差了,基本上和後世一戰時期使用的降落傘沒太大的區別。
因此陸軍航空隊裡的飛行員每一次升空飛行的時候,都會帶上一個降落傘包,如此能夠早飛機失事的時候跳傘逃生。
最後抵達公司上班。
龐大的城區鐵路網路,也是支撐起來松江城內的龐大工業運轉以及千萬人口生活居住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
沒有高樓大廈住宅區的時代裡,想要容納千萬城區人口,這城區面積就是如此的龐大,而城區面積變的龐大了,那麼人們出行也就變得更加麻煩,也就需要城區鐵路這種比較獨特的公共交通方式了。
當代裡有一些中高收入已婚男性,為了給家人更好的生活環境,往往會住在遠離中心城區的郊區城鎮社群,這個距離往往有大幾公里甚至十幾二十公里,但是在這些地方可以住上連排公寓或者是小獨棟,同時也往往會配有教學質量良好的私立小學,日常消費購物商場和醫療設施。
至於軍用的絲綢數量……不值一提。
這對於當代的航空事業而言極為重要……要是飛機都不夠安全,還談什麼組建大規模的飛機機隊啊。
然而,別看很多人需要每天花費兩三個小時在路上……即便是如此,那也是建立在松江府裡極其發達的城區鐵路網路上的。
同時松江府裡兩千多公里的城區鐵路網路裡,實際上絕大部分都是地面鐵路,地鐵部分其實里程數很少很少的,暫避百分之十都不到。
因此,各大使用者都對黑燕系列飛機非常感興趣,都陸陸續續來下訂單,沒多少工夫,各方下的教練機以及偵察機型號,巡邏機的訂單加起來都達到了兩百架之多。
而過去十多年裡,隨著扶桑王國徹底覆滅變成了扶桑省後,楚國人也在扶桑列島地區裡大規模種植桑樹用於生產生絲。
他們準備搞一款最大起飛重量五噸以上,甚至六七噸,採用四個發動機的超大型飛機。
其中絕大部分都用於滿足楚國人的高階紡織品消費需求了,少數出口到海外藩屬國,成為藩屬國權貴富商們追捧的奢飾品。
如今有了黑燕教練機後,他們也瞬間看到了大量培養飛行員,組建正式機隊的希望。
甚至官府出資研究培育優良桑樹,蠶種,鼓勵生絲企業改良生產工藝。
唐山飛機公司的……準確的說其實是一家設計、組裝飛機公司,他們自己並不承擔高技術含量零部件的生產。
到了今天,扶桑省的絲綢相關產業已經獲得了極大的突破,桑樹更優良,蠶種更加優良,就連生絲生產工藝也更為出色……這也導致了扶桑省的絲綢產業獲得了比較大的成功。
當然,更重要的原因是早期的各種試驗飛機技術不成熟……能飛起來不代表能飛的安全。
當然……這其實也是和江南以及浙江這些東亞沿海省份都是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人家有著大把賺錢的路子,已經用不著去折騰這些傳統農業了……當然,這並不代表著他們放棄了絲綢產業。
扶桑的生絲,再加上浙江,江南,遼東等其他省份的生絲產量,大楚帝國裡光是東亞地區裡的絲綢產量都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
要知道短時間內軍方也好,行政機構也好,他們對飛機的需求也是有限的,前期各大軍方以及行政機構使用者加起來的訂單估計也有那麼一兩千架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