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工業體系背後的龐大需求(第3/3頁)
章節報錯
所以很多的時候,國內的五大武器公司也是和國內其他的工業企業有著非常密切的合作關係……研發武器裝備的時候,五大武器公司其實也就自己搞一些整合的工作,但是具體的子部件的研發工作其實都是委託給其他企業的。
比如戰列艦這種鎮國支柱……這玩意別說區區一個造船廠了,就算是五大國防企業全部加起來也無法單獨造出來啊。
因為戰列艦這東西背後涉及的東西可太多了,是需要集合整個帝國的工業力量才能夠製造的出來。
比如戰列艦使用的表面硬化裝甲,這東西是國內少數幾個大型鋼鐵公司的產品……五大武器公司可沒這技術也沒這產品。
再比如三百毫米艦炮,這艦炮本身雖然是國防工業裡艦炮工廠生產的,但是原材料也是那些鋼鐵公司提供的,裝置就更不用說了……少不了國內那幾家大型機床供應商的存在。
還有戰列艦裡頭的電氣化裝置,比如發電機,探照燈,內部照明,內部電話通訊系統等等……這些東西五大武器公司都沒有涉及,都需要找國內的那幾家電氣化公司委託研發以及採購。
還有光學觀瞄系統,這東西也和五大武器公司沒啥關係……艦載的大型高精度光學系統,那都是找鎮江光學訂購的……五大武器公司雖然也有一家生產望遠鏡的工廠,但是真心搞不來這種頂級光學產品!
這東西的加工精度在當代的大楚帝國可不是隨便就能搞的,屬於超高精度的精密光學機械產品……
不僅僅艦載光學系統如此,就連炮兵部隊裡所使用的常規光學系統,也是找鎮江光學或長安光學訂購的。
順帶一提,隨著常規火炮的射程越來越遠,為了精確瞄準也需要專門的光學系統配合使用,這就是火炮瞄準鏡了……而這東西的精度非常高,加工難度極大,價格也非常昂貴。
楚軍的炮兵手冊裡明確規定,炮兵陣地失守或行進過程裡需要拋棄火炮撤離的話,火炮可以扔,但是火炮瞄準鏡必須帶走。
別看這玩意小小的一件,但是可貴了……
頂級光學產品,在任何時代裡都是屬於最頂級的工業產品之一,價格也不便宜……一戰二戰時期的各種軍用光學產品,如偵察機上用的照相機,常規火炮瞄準鏡,艦載大型測距儀,再到戰後的各種衛星上使用的照相機,然後到半導體時代裡的光刻機裡的鏡頭……全都是各自時代裡的頂級工業產品,沒點硬實力你根本搞不出來。
這些光學產品如此,而戰列艦上的其他諸多裝置也往往代表著帝國當代的頂級工業實力……這麼多東
西不可能是一家造船廠能夠搞定的,甚至都不可能是五大武器公司能夠搞定的。
這玩意,是需要集合整個帝國的頂級工業力量才能夠造出來的……怎麼說呢,戰列艦這東西光是各種設計圖紙,就堆滿了幾個屋子……這說的可是成品設計圖紙哦!
為什麼這麼多?
因為戰列艦設計可不是隻有一個三檢視啊,也不僅僅只是一個外觀輪廓圖啊,還有內部各種艙室,各種子系統,零部件的詳細設計圖紙啊。
戰艦這東西,就是由無數積木搭建而來的……而每一個積木都需要一份完整的圖紙。
要建造如此複雜的戰列艦,根本不是一個兩個企業能夠搞定的。
當然了,各種軍用車輛的複雜性,遠遠無法和戰列艦相提並論,但依舊不是第五大國防公司能夠獨立搞定的……這能夠進行整合工作那都已經是各大汽車公司提供大量技術支援的情況下才能做到。
要不然,他們也只能抓瞎……
當然了,五大汽車公司他們其實也只是個下游企業而已,他們上頭也有一大堆的各種供應商,背後站著的依舊是大楚帝國的整個工業體系。
大楚帝國的工業體系發展到現在,早已經細分為數百類行業,無數各種產品的龐大複雜體系……注意,這說的不是數百種行業,而是數百類行業……這每一類行業裡下頭還有無數種更細分的行業呢……
比如搞紡織的,各種紡織產品、工藝、應用產品那可多了去,紡織行業裡又細分紡紗,織布,印染,成衣等一大堆。
哪怕是紡紗,也細分一大堆各種型別的紡紗啊,有棉紡,毛紡,絲紡,人造絲……再把棉紡裡進行細分,就有各種規格,各種不同用途的棉紡……比如宋氏紡織公司裡主打的牛仔布,人家雖然也是棉布,但是布料非常特殊。
光是一個紡織行業,就能細分出來一大堆的各種細分工業。
但是紡織加工,也只是大楚帝國工業體系裡的一環而已!
有著大楚帝國裡龐大工業體系,這才支撐起來了帝國的龐大先進國防,支撐起來了迅速發展的汽車產業,支撐起來大楚帝國七億多,即將達到八億人口的溫飽生活。
為了支撐這個龐大的工業體系,八億人口的溫飽生活……大楚帝國也在全球範圍內掠奪各種原材料。
開啟第二次工業革命,帝國八億人口整體溫飽的背後,是對各種農畜工業原材料的海量需求!
所以,大楚帝國最近幾年對海外各藩屬國的控制力度有增無減,並且不滿足於早期的代理人粗放式控制,而是透過表面上投資為主的經濟手段更加深入的控制、引導這些土著國家的勞動生產……以獲得更多的原材料,或者說勞動剩餘價值!
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