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楚國人做好事(第1/3頁)
章節報錯
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持續深入展開,大楚帝國對各種原材料的需求幾乎是無止境的……人類歷史上對工業原材料的需求,從古代農業社會再到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再到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其增長速度是極其誇張的。
這一點從工業最基礎的上游產品,即鋼鐵的產量就能夠看的出來。
從農業時代裡的幾萬噸,再到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的幾十萬噸,然後到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的數百萬噸乃至幾千萬噸……然後繼續飆漲到好幾億噸。
而大楚帝國現今的鋼鐵產量有多少?承順五十一年裡的鋼鐵年產量達到了八千多萬噸……這是一個非常誇張的資料。
按照原時空進行對比的話,遠遠超過一戰前夕各國的鋼鐵產量,甚至超過當時的全球鋼鐵總產量!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因為一戰時期各工業國家的所有人口加起來,都不如大楚帝國一家多……
一戰前的美國算是比較典型的,但是隻有大約一億人口,鋼鐵產量三千多萬噸,大算人均的話,大概人均三百多公斤的鋼鐵年產量。
而大楚帝國呢,足足有接近八億人口,按照一戰美國人的水平來算,那得兩點四億噸才夠……但是目前的大楚帝國的鋼鐵產量不過八千多萬,人均不過一百公斤多點。
所以從鋼鐵人均水平來看,當代的大楚帝國還不到一戰時期美國的三分之一……
但是這絲毫不影響當代的大楚帝國,在工業實力上遠超於一戰時期的美國……
雖然當代楚國的各項工業資料人均都低一些,但是你架不住它有接近八億人口啊……這麼多人口的龐大帝國,甭管什麼資料要計算總量的話,那都是一個非常恐怖的資料。
不僅僅鋼鐵如此,還有其他的重要經濟資料,比如煤炭產量,承順五十一年裡,大楚帝國的煤炭產量達到了驚人的九億多噸,這個資料甚至超過一戰時期的美國和英國總和。
同樣誇張的工業資料還有大楚帝國建設的鐵路里程……達到了五十多萬公里,這個資料乃是大楚帝國鐵路總公司所運營的鐵路里程,包括直轄領地,行政領地以及藩屬國投資的鐵路,不包括各地方里企業自行投資建設使用的短途礦區鐵路,專用運輸鐵路。
這個資料遠遠超過一戰時期美國巔峰的三十多萬公里鐵路……雖然還不如一戰時期各國鐵路總和,但是大楚帝國的鐵路快速建設還沒停止呢,同時在藩屬國地區裡的鐵路建設也是比較侷限的,規模不大。
但即便如此,預計到承順五十五年的時候,大楚帝國的商業鐵路總里程也能突破到六十萬公里,這個資料大概和一戰前夕全球鐵路總里程相當。
此外還有商船噸位,大楚帝國目前登記在冊的商船總噸位達到了四千多萬噸……作為一個全球帝國,商船數量是極其誇張的。
鋼鐵,煤炭,鐵路里程,商船噸位……這些基本的經濟資料放在一個國家裡,那都是非常誇張的,但是你要說人均的話……其實也就那樣。
畢竟大楚帝國接近八億人口,在這八億人口面前,很多經濟資料一算人均都很難看……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隨便一項資料的人均增長,背後都是海量的資源……
而這也是大楚帝國費盡心思開發全球資源的緣故……光靠自己開發還不夠,還得需要數億人口的藩屬國人口一起進行低端資源的開發。
而在土著國家的資源開發過程裡,為了增加土著人口的勞動效率,產出更多的勞動力剩餘價值,產出更多的資源,楚國人也是陸續的放開了一些技術上的限制,准許楚國全資企業在藩屬國裡採購特定行業的特定裝置,用於農業、礦物的生產。
因此你
可以在海外諸多藩屬國裡,雖然當地一窮二白,當代人連飯都吃不起……但是卻有著使用拖拉機的大型農場,使用各種先進採礦裝置的礦產。
其中比較典型的應當屬於英倫地區的煤礦生產了……自從楚國人在英倫地區發現了當地有著大量的優質煤炭後,就一直在這裡投資開發當地的煤炭。
一開始還抱著一顆螺絲釘也不能流入土著國家的念頭,全面禁止各國工業裝置進入……但是很快楚國人就自己打自己的臉,迅速放開了採礦行業裡的裝置出口許可權,准許楚國人全資投資的企業在藩屬國裡使用礦物裝置,哪怕是最先進的裝置……
因為沒有裝置的話,哪怕是大量使用土著勞動人口也無法產出太多的煤炭……但是楚國人需要大量的廉價煤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