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乞丐變人上人(第3/3頁)
章節報錯
基於這款優秀的大口徑速射炮,海軍將會建造噸位更大一些的二級主炮戰列艦。
簡單例子,一個在東亞本土混不下去,都淪落到乞丐為生的楚國男人,然後他用免息無抵押貸款的方式獲得移民貸款,然後購買船票前往歐洲的倫敦租界……只要到了租界正式落戶,租界當局立馬就給你償還船票貸款,再送你一套官府建設的移民專用房產,土地的話租界裡的農業土地不多,但是可以給你安排體面的工作,只要你學歷稍微過得去,有點一技之長的話,直接就給你來個體面的工作……如果學歷不行,也沒有一技之長也能安排普通工作。
而這條退路,也是大楚帝國多年積極對外擴張的主要目的:把一群混得不如意,又不甘心想要折騰的人扔到海外去繼續折騰……
這也是當年在風帆時代裡,楚國人很難直接透過海運直接前往美洲東海岸的緣故……太遠了。
因為北美號戰列艦的滿載排水量也不過兩萬一千噸,吃水八米多!
實際上,這條運河雖然還是一條單航道運河,但是中間有眾多的天然湖泊可以充當中轉站,因此只要管理措施到位的話,是可以實施比較快速的交錯通航的,不敢說多,但是一年通航的幾千艘船隻一點問題都沒有。
當然,說的興許誇張了點,多少帶點藝術成分……但是不管怎麼說,移民海外都是大楚帝國底層老百姓的一條切實可行的退路。
如今建成的北美號戰列艦,以及還在進行施工的東美號戰列艦雖然細節上有所不一樣,不過大體相當。
這對降低東亞本土和北美東海岸之間的航運成本,有著極大的意義。
所以未來好多年裡,北美級戰列艦就是大楚帝國裡最先進也是最大的戰列艦……而這玩意一開始的噸位其實也和天津級戰列艦差不多,最開始的設計噸位只有一萬七八千噸。
但是在倫敦租界,你只要擺好心態去跟那些土著相比,並且也這麼幹,那麼你的日子會過的很瀟灑。
還是那句話,速射炮很香,但是三百毫米的大管子也香,海軍是哪個都不願意放棄!
這一琢磨就發現,這鬼東西還挺難的,涉及到一大堆的東西。
而這些混的不如意又或者因為其他因素在東亞這片地方混不下去的人,這個時候也就有了一個退路,或者說人生中的另外一個機會,那就是移民。
樂觀估計,也得明年才能正式動工,至於建成服役那估計都得五年以後呢。
這種戰艦,是海軍既要三百毫米大管子,又要兩百毫米速射炮思想下的妥協產物……這一點和原時空裡的裝備二級主炮的前無畏戰列艦差不多。
按照軍務院的規劃,未來在運河區以及周邊地區,將會至少部署一個甲等戰備師或編制相當完整的常備乙等師,再加上至少一萬人以上的丙等守備部隊,正規軍的陸軍總兵力不會少於兩萬五千人。
蘇伊士運河的建成,給大楚帝國帶來的戰略意義是全方位的,要不然帝國高層也不會如此關注。
也就是蒸汽機輪船大規模出現,並出現了上萬噸甚至兩萬噸的大型客輪或貨輪之後,這一條航線才逐步成熟。
而在更重要的海運上,以往從東亞本土前往美洲地區,主要有兩條路線,一條路線是乘坐船隻跨越太平洋,直接抵達金山城等西海岸城市,如果要前往北美東部海岸的話,則是從金山城裡乘坐北美東西大鐵路一路前往中部以及東部地區……這一條路線,也是過去多年裡最重要的移民遷移路線。
在東亞這片看似繁華但是競爭激烈的地方混不下去,那就去海外混……去南洋,去澳洲,去南北美洲,去印度,去半島或北非,去歐洲,甚至去非洲。
雖然通航的軍艦都是一些幾千噸的巡洋艦乃至護衛艦,不過依舊意義重大!
而這一條路線的總航程也是非常的漫長……一路上彎彎繞繞,再加上沿途的煤炭補給等,總里程達到了三萬公里左右。
這對比繞道好望角,直接縮短了五六千公里的航程呢。
在一片關注當中,蘇伊士運河終於在承順五十二年的六月份正式通航,通航的當天就有八艘船隻透過運河往來地中海和紅海之間。
所以,楚國的地方官員們都不喜歡清甜的空氣……一部分志向遠大,擁有強烈抱負的官員甚至以自己治下的城市空氣裡沒有煤焦味而深感恥辱……不是調侃,人家是真心這麼認為的。
別看只是每分鐘兩發……這已經非常誇張了,因為傳統架退炮的話,往往是好幾分鐘一發……這種射速增長已經達到了五六倍以上。
這些兵力也不是單純用來保護,掌控運河的,其實也是用來威懾周邊地區,如地中海周邊地區,非洲北部地區等。
自詡第五大汽車公司的北美汽車公司的生產基地就坐落在這裡……北美汽車公司因為背景比較複雜,牽扯比較多,所以也比較分散……他們的研發中心是在松江……因為不設立在東亞本土的話,他們也不可能招募到足夠多的工程師進行研發……這些工程師們可不會為了那點錢就跟著你宋二牛跑到美洲那鄉下地方去……你北美汽車公司敢把研發中心搬遷到北美去,其他四家汽車公司就敢在你研發中心的樓下直接擺上招聘啟示!
如果想要用統一大口徑主炮進行遠距離的炮擊,那麼就需要精度更高的光學測距儀,至少現在的這些用於五千米內交戰的光學測距儀不夠用。
然後還有資訊的傳遞,如何高效,安全,準確的把各種資訊,比如光學測距資訊,船隻自身航速,方位等資訊傳遞到中央火控式,再讓中央火控式進行計算後,把計算結果準確迅速的傳遞到各炮塔。
光是這麼一套資訊傳遞系統就不是那麼好搞的!
所以想要搞統一火控可不是那麼容易的……反正帝國海軍搞了兩年也沒啥太大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