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順五十二年夏四月,埃及地區蘇伊士運河區。

這座昔日龐大無比的工地已經迎來了尾聲,昔日在這裡工作的十幾二十萬土著免費勞工已經消失不見,只剩下了部分楚國人工程師以及管理人員,還有數千名從行政領地裡招募來的普通土著勞工在進行最後的收尾工作。

但是這些收尾工程已經不涉及運河的主工程,因為運河的主體工程已經在三月末的時候正式完工。

理論上來說,自從三月份開始,蘇伊士運河就已經具備了通航能力……當然,這也只是理論上而已。

實際上想要引導船隻通航狹小又漫長大運河,還需要諸多的輔助設施乃至人員……要不然的話,大船開進去很容易就擱淺乃至出現事故,那樣的話整條運河都得被堵死。

因此,哪怕是運河的主體工程都已經完成了,但是運河區的建設工作依舊沒有停止,只不過都是一些輔助性的小建設,已經用不著十幾萬人的龐大勞動裡了。

而隨著這條蘇伊士運河的建成並即將開通,大楚帝國高層方面也是非常的重視,羅志學甚至專門召開了三次的御前參務會議,以討論對這條用以連線亞洲和歐洲地區的航運命脈的安全使用問題。

而經過三次的御前參務會議討論後,最終敲定下來了諸多決定。

首先,運河區在行政上從半島省裡獨立出來,領地級別從以往的行政領地,升格為大楚帝國的直轄領地,不過這個直轄領地的範圍,只侷限於運河兩岸各二十公里的範圍。

圍繞著運河區這個核心區域,調撥半島省的西奈半島,埃及地區裡的尼羅河下游三角度地區的埃及州以及南部沿著紅海地區的蘇伊士州地區,在附加管理東北非地區的諸多行政領地,組建新設立的北非行省,設巡撫,巡撫駐地為開羅。

而駐地在開羅,那是因為現在開羅乃至尼羅河下游三角洲都已經是屬於大楚帝國的地盤。

前些年奧斯曼帝國在帝國的各種手段下分裂崩潰後,其埃及地區也演變為了埃及王國,但是這個埃及王國的領土範圍並不是整個埃及,甚至連至關重要的尼羅河三角洲地區都沒有!

因為早在這之前,大楚帝國為了商貿,同時也是為了確保運河的安全,就透過多次的戰爭威脅,逼奧斯曼王國放棄了運河地區,同時也割讓了一大片的尼羅河三角洲地區。

後續埃及王國成立的時候,這國王也是大楚帝國的代理人……所以在雙方簽訂正式條約,劃定邊界的時候,直接就放棄了開羅為核心的整個尼羅河三角洲地區。

因此大楚帝國時期裡的埃及王國,其實和傳統意義上的埃及有比較大的區別……但是領土也相當大,包括了相當多的後世北蘇丹地區以及利比亞地區……面積還是挺大的,只不過絕大部分國土都是沙子!

楚國人佔據埃及的尼羅河三角洲地區,也沒啥太特殊的想法,甚至都不是出於開疆擴土的想法,純粹是為了保護運河安全而已……

因為尼羅河三角洲地區在這之前有不少的土著,歷盡戰亂之後大概還能有個幾百萬左右……說實話,幾百萬土著就在邊上待著,一時半會是沒什麼威脅,但是幾十年後呢?

為了一勞永逸的解決運河的安全問題,楚國人乾脆把運河兩岸,數百公里範圍內,所有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都給搶下來,然後讓當地的土著滾蛋……

當然,也不用楚國人自己幹,當年奧斯曼分家的時候,奧斯曼從這裡遷移了一部分人口回去,然後新成立的埃及王國也把人口帶走了大部分,還剩下一部分死活不願意走的則是被楚國人控制下的外籍軍團趕到了運河區當免費勞工。

總之,楚國人為了運河的未來安全,特地弄出來了一個方圓數百公里的無人安全區……這也是大楚帝國在三十年代之後,罕見的又幹了一次要地不要人的政策!

而這樣一搞,實際上整個運河地區以及邊上半島地區,實際上都沒有了土著……只剩下楚國人。

半島省以及紅海省的部分地區,這一片以半島為中心的區域,也是大楚帝國裡除了美洲地區,南洋地區,東歐地區之後,所搞的第四片大規模的要地不要人的地區……

羅志學估摸著,這地方以後大機率是不可能出現什麼頭巾大鬍子暴亂了……因為這地方就沒有大鬍子頭巾人……

這片除了沙子就是石油的地方,如今是清一色的楚國人!

之所以這麼搞,純粹是羅志學覺得這地方的石油太重要……所以來了個一勞永逸:要地不要人!

人都沒了,自然也就談不上什麼反抗了。

還別說,楚國人在歐洲,在非洲等地區經常遇上各種亂七八糟的反抗,但是在半島地區……卻是安安穩穩的。

原因很簡單,半島地區沒土著……

如今這個可沒土著的地方,還得再加上一個開羅地區。

因此,新設立的北非省其大部分核心領地,都是屬於直轄領地,同時這新設立的省份,也是可以透過鐵路和東亞本土直接聯絡的。

因為西亞鐵路網早就建到了運河區,而且從東歐地區的巴庫到半島省的伊拉克地區……這中間的沿途地區也是直接隸屬於大楚帝國的直轄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