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

因為他們的研發投入非常小,核心零部件都是採購的四大汽車廠商的產品,根本不用自研,底盤技術雖然勉強算是自研的,但是投入不大,屬於勉強能用的三流水準。

真正唯一的投入,那就是車身外觀設計……但是畫個設計圖紙又不用幾個錢。

最後,最關鍵的是人家還真的靠著賣外觀,實打實的吸引了眾多消費者的興趣……因為外觀相當科幻,乃至高大上,這價格賣的還不便宜,利潤率非常高。

於是乎這麼一折騰,竟然還盈利了不少……讓一大票苦苦掙扎的第三方汽車廠商,乃至北美汽車公司看了都羨慕。

不過北美汽車公司那邊羨慕歸羨慕,但是卻沒有跟著學習的想法……宋二牛為代表的一大票公司高層,乃至背後的一大堆股東,可從來都不是奔著區區一家組裝廠來的,他們是奔著一家真正的大型綜合汽車廠商來的。

一傢俱備自研生產核心零部件,整車設計生產能力的大型汽車廠商……和四大汽車公司一樣的汽車廠商。

所以才會在諸多領域裡,尤其是發動機以及變速箱領域裡投入巨資進行研發……他們公司位於松江的松江汽車研發中心,員工總數每年都在增加,如今已經達到了一千多人。

同時他們建立在北美洲新金山的汽車研發中心,也有一千多名員工。

整個公司,光是研發人員就達到了兩千多人……

如此龐大的研發投入,他們所渴望的目標也是極大的。

不過,各自的汽車公司都有各自的活法,四大汽車公司一門心思做大做強,北美汽車公司想要成為第五大汽車公司,安隆汽車公司一門心思撈錢,其他的諸多第三方汽車廠商也有各自的側重領域。

總體來說,目前的大楚帝國的汽車產業,還處於一種百花齊放的狀態,饒是四大汽車廠商也很難徹底的壟斷市場……甚至因為彼此競爭對手的緣故,都不得不開放發動機和變速箱這些核心零部件的出售……還是那句話,你不賣別人就賣了。

比如整車業務上做的不咋地,急需發動機業務盈利來填補龐大研發投入虧空的李氏動力公司,最近兩年滿世界推銷他們的發動機……從安東機械公司再到北美汽車公司,長沙安隆汽車公司,全都是他們的推銷物件……

有李氏動力公司這麼個攪屎棍在,其他三家公司不管願不願意,都得拿出次一等的發動機,變速箱來對外銷售……

你不賣?這第三方的發動機和變速箱業務可都讓李氏動力公司給吃下去了,然後李氏動力公司拿著賺來的錢,轉身就投入汽車研發當中,然後拿出新車和其他三家公司進行激烈競爭。

這錢啊,你不賺敵人就賺走了。

至於李氏動力公司如果也不賣……那他們也可以停止研發投入了,整車銷量沒多少還不賣發動機,怎麼維持每年幾百萬的研發投入?哪怕是有集團母公司支援也不行啊,李氏制鐵雖然家大業大,但是已經在汽車業務上砸下去上千萬楚元了,繼續往裡頭砸錢,就會嚴重影響其他業務了……

說到底,汽車業務也只是李氏制鐵的一個業務部門而已,而且還不是最重要的幾個業務部門……李氏制鐵目前最重要的業務部門依舊是造船以及通用機床為代表的機械製造。

而目前增速最快,前景最大的則是他們的電氣部門,李氏電氣公司幾乎壟斷了目前交流電裝置的供應……哪怕是其他廠商生產的交流電裝置也得給他們繳納專利費,而他們自身的裝置在技術上處於絕對領先地位……光是李氏電氣公司這麼一家子公司的營收,每年都可以達到上億楚元……

為什麼這麼誇張?

因為當代大楚帝國裡大規模鋪開的交流電電網建設,所採用的交流電裝置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他們公司的裝置,剩下的百分之二十他們也能拿不菲專利費。

大楚帝國的電氣化建設,李氏電氣公司可以說是吃下了最肥的肉,只剩下一點邊角料給其他電氣公司。

然後李氏制鐵公司還有其他一大堆業務,比如蒸汽機制造,他們在低端艦載蒸汽機領域裡做的還不錯,市場佔有率逐年上漲。

相對於其他諸多業務而言,汽車業務雖然前景也很大,但是花錢那也是真花錢……一年動不動幾百萬上千萬的研發投入,在其他行業裡看來那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在汽車行業,那都是常規操作!

這種把錢燒著玩的行業,如果什麼都自己來,他們估計還得再填進去好幾千萬……而且還不一定能真正意義上的獲得成功……他們還有好幾家強勁的競爭對手呢。

再說了,其他幾家汽車公司,連帶後起之秀北美汽車公司,都是花投資人的錢……這別人的錢花起來也不心痛,動不動幾百萬的研發投入,幾百萬的廠房生產線投入,產業鏈企業收購,這些全都是大手筆的開支眼睛都不帶眨一下的!

就他們李氏制鐵傻乎乎的花自己的錢……感覺老虧了。

最後,感覺撐不住的李氏制鐵,主動剝離了李氏動力公司,放棄了全資控股,開始引入其他的戰略投資者,並進行上市融資,幾次融資後再加上上市,實際上李氏制鐵公司所持有的李氏動力公司的股份,也就只剩下區區百分之四十左右,甚至都做不到控股。

你說你不肯放棄控股……你當投資人傻的……誰都你知道你們李氏制鐵是巨無霸,你不放棄控股,甚至股份不下降到一定程度的話,傻子才跟你玩……你真當人家來做慈善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