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本事你咬我!

杜絕土著國家發展工業,這是大楚帝國對外政策的核心政策之一……這土著國家的人都去搞工業了,誰來給楚國人種田挖礦?

這不種田挖礦的土著,那也就沒有了存在的必要……楚國裡一大票極端激進派就敢叫嚷著,反正這些土著也不給我們種田挖礦了,還不如要地不要人,然後自己去種田挖礦……

這可不是瞎說的,而是帝國內部,真有相當多一部分人是堅定的支援要地不要人。

大楚帝國之前搞了幾十年的要地不要人,打下來了偌大一個美洲,還把南洋地區,中亞,東歐地區徹底收入囊中……這效果是槓槓的,因此在帝國內部,依舊有相當多一部分人是支援這一做法的。

而更多的楚國人則是雖然不明確表態支援,但是你們要搞我們也不反對……典型又當又立。

當代明確反對要地不要人政策的楚國人,其實很少很少的……

說實話……當代這些土著藩屬國們能夠存留到現在,真心得感謝大楚帝國在三十年代末期開始人口增速降低,同時又開啟了第二次工業革命,對各種工業原材料以及農產品的需求也海量增加。

然後讓楚國人覺得,與其要地不要人,不如留著人給自己種田挖礦……

要不然,這歐洲大機率也是美洲一樣的下場!

而這也意味著,大楚帝國對歐洲地區的掌控力度是強悍的。

但是……上述都是現在,未來呢?

現在的大楚帝國有絕對的把握控制住這些藩屬國,發現他們的工廠就直接摧毀。

但是未來呢?

未來會發生什麼誰都不知道,不說多的,哪怕是二十年後的事其實楚國人,乃至羅志學自己都難以預測。

未來的變數太大,誰也不敢輕易斷定……

未來存在著各種的可能性,這意味著潛在的藩屬國叛亂風險也存在。

如此情況下,楚國高層開始考慮的是,如何進一步增強對這些藩屬國的控制力度。

在經濟上已經做的很不錯了,全球一體化經濟模式結合各藩屬國單一產業化……這一套東西再玩個十年,二十年,到時候楚國人想要打擊某個藩屬國,都不用自己動手,只需要把某個藩屬國排斥出全球經濟貿易體系後,他們都得自己餓死……字面意義上的餓死。

因為絕大部分土著國家的農業種植模式在,在楚國人的控制下都大面積種植各類經濟農作物……糧食種植面積得到了限制,大部分土著國家的都無法做到糧食自給,一旦楚國人給他來個糧食斷供,分分鐘餓死。

別說什麼到時候這些土著不種植經濟農作物,改種糧食了……原時空非洲那麼多所謂的獨立國家,有幾個能做到?沒幾個,大部分都是連年饑荒……但是很詭異的是他們同時還大規模出口各種經濟農作物以賺取外匯。

很多地區的農民們種植經濟農作物幾十年上百年,甚至都不會種植糧食了……

地區單一經濟體系……這玩意可是很致命的。

要不然,楚國人豈能把這玩意當成基本國策來搞,這一套東西可不僅僅在藩屬國裡用,實際上在廣闊的帝國直轄領地,行政領地裡也這麼搞,其目的自然也很簡單,避免未來分裂!

經濟深度繫結之下,你想分裂都分裂不了……比如北美地區,如今遍地都是各種機械化農場,每年生產了海量的各種農作物。

而一旦沒有了本土的龐大消費市場,當地的農場主都得集體破產……你總不能指望北美三省地區裡的幾千萬人口,消化掉本來為數億人口生產的農作物不是。

而且,糧食生產,那也是有成本的……尤其是這種機械化種植的農業生產模式……其產出的農作物,其實和工廠裡生產的工業商品沒啥太大的區別,每一粒糧食的背後那都是明碼標價的成本,人工費用,土地租金,機械裝置的折舊費,維護使用費用,種子,化肥的採購費用,後續糧食外運的運輸費用等等……這些成本都堆在上頭呢。

一旦糧食價格崩盤,那麼無數農場主都得一夜之間破產。

如何避免糧食價格崩盤?這就需要東亞本土地區裡的龐大人口來消費了,所以,美洲需要東亞本土的各類農畜產品的市場,而且是極端需要。

同樣的,反過來東亞本土地區的百姓,也需要來自美洲地區的農畜產品降低生活成本,提升人均糧食消耗水平……一旦沒有了來自美洲地區的大量農畜產品,東亞本土這邊的七億人口,不說餓肚子吧,但是生活水準出現一定程度的下降那是肯定的。

因此,東亞本土和美洲地區,乃至其他帝國領地之間,是相互需求的關係……一旦脫離這個體系,誰都很難受!

這就是,大楚帝國的高層官員們,費盡心思所構架出來的全球經濟體系……以及地區單一經濟體系。

把本土和海外領地搞的跟連體寶寶一樣,誰也離不開誰……避免以後有傻子想要分家,這種經濟體系下,一旦分家那就是一起死,退一萬步來說不死也得重傷。

這是帝國自己的內部情況,而在藩屬國上,則是推行更極端的地區單一經濟體系……這種極端的地區單一經濟體系,對帝國而言只要不是所有藩屬國統一時間搞叛亂,只是區區一個兩個藩屬國的話,對帝國的全球經濟不會造成什麼實際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