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東倫敦(第3/3頁)
章節報錯
但是對於各藩屬國而言,那麼就不是什麼好事了。
比如英格蘭王國……從當地的農業條件而言,他們不應該缺糧的……但是很不幸,承順五十一年的今天裡,英格蘭王國的糧食自給率大概只有百分之六十,剩下的百分之四十的糧食都需要依賴大楚帝國的全球經濟體系裡來進口,主要是從法國地區進口小麥,從非洲地區進口土豆。
\b而這些跨地區的糧食貿易,都是楚國商人所掌控的……土著商人根本無法參與,怎麼說呢。
比如法國當地的大貴族,他們產出了大量的糧食,但是除了在當地自行銷售外,如果想要對外大規模銷售,如果是賣到英倫地區來,那麼就必須把糧食賣給楚國的糧食商人,他們自己是無法直接出口到英倫地區的。
至於理由,其實也很簡單的……他們運不出來!
鐵路是楚國人,輪船是楚國人的……你想要把糧食運輸到港口,然後裝船運輸到英倫,你這是把活躍在法國地區的楚國糧商是眼瞎的啊……分分鐘就給你使絆子了。
這其實都還是早期的手段,等到後面,歐洲地區裡活躍的糧商們,更是集體找到歐洲巡撫***,要求禁制鐵路以及輪船隻能為楚國糧食企業提供糧食運輸服務……換句話說,不能為土著糧食商人提供運輸服務。
歐洲巡撫是幹啥的?就是給這些商人們保駕護航的……所以很快就出臺了相關的政策……從承順四十五年開始,歐洲地區裡的鐵路,輪船一律不得為非楚國糧食企業提供糧食運輸服務。
所以,大楚帝國的糧食商人在歐洲,是完全掌控了歐洲地區的跨地區糧食貿易的,沒土著商人什麼事。
如此一來,一個地區裡的糧食價格該多少,那基本上就是楚國人說了算……為了更好的調控歐洲地區的各地糧食價格,大楚帝國糧食總公司歐洲分公司牽頭,和二十多家歐洲地區裡活躍的糧食公司組建了歐洲糧商協會,統一規劃各地糧食價格呢。
說的好聽是為了穩定糧價,實際上是為了更好的收割歐洲地區的財富!
掌控藩屬國裡的糧食,布匹等核心民生物資的產出,運輸,銷售……也是大楚帝國經濟一體化的重要特徵!
而這種經濟一體化,給歐洲地區各國帶來了千年來未有的劇烈變化……至於對於當地人而言是好是壞就不好說了,你說不好吧……歐洲地區的人口竟然在過去十年裡有所增加,這對於楚國對外擴張的過程裡可以說是極其罕見的情況。
楚國人可不是什麼善茬,楚國人去了美洲幾十年,如今美洲可看不見什麼土著了……當地人口結構,和東亞本土沒啥區別。
楚國人去了非洲……詳細的不好說,只能描述現在的結果,現在的非洲地區的人口,大概比二十年前要少了一半左右,並且還在以一種不正常的極端速度快速消失著……在當代的非洲,你想要找到當地
土著的自由民,那隻能去非洲內陸地區去找了,沿海地區基本找不到……
但是在歐洲……當地人口沒有大規模減少,反而還是有所增長,這事情一度被國內的報紙報道出來,引來一些不太瞭解全球經濟一體化,歐洲在經濟一體化裡經濟定位的人,猛烈批判現任主持歐洲事務的參務大臣……說他做事婦人之仁,然後叫嚷著什麼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要一個純淨的歐洲之類的話。
讓好多人聽了都無語……尼瑪,就因為在美洲和非洲乾的比較狠,現在也就只剩下歐洲人以及少數西亞人,還有一些印度人了,你把人都殺光了,誰來種田挖礦伺候你這個楚國底層屌絲老爺?
經濟一體化,從歐洲當地最底層的普通人角度去看,其實是好事……至少他們能活下來。
不然的話……楚國人就要繼續搞要地不要人的那一套了!
這玩意哪怕是楚國人自己,不少人看了都會轉過頭去不敢看的……當然,不敢看是一回事,但是你讓他們反對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如今地球上剩下的這些土著人,都得感謝大楚帝國楚國迅速進入了第二次工業革命,導致楚國人對土地不再如此的渴望,而是變成了強烈需求各種原料,而這些原料需要大量的勞動力來種植,開採……
也就是說,除了原始部落狀態的土著外,現存這些文明國家裡的土著,在楚國人眼裡還是有價值的…哪怕只是最基本的勞動價值。
如果楚國人連這些土著的勞動價值都看不上了……那場景……嘖嘖……不敢想!
楚國人在殖民擴張的過程裡,道德底線比現代人想象的更低……
當然,這個更低,只是用後世的眼光去判定,如果用十七世紀的道德水平去判定,其實也不算什麼,大概就是和之前的歐洲殖民者差不多一個道德標準吧,不存在誰更好誰更壞的問題。
以前的歐洲殖民者是怎麼做的,現在的楚國人就是怎麼做的……兩者不存在什麼本質上的區別。
嗯,同樣的,目前楚國人在歐洲搞的這一套經濟措施,實際上也是歐洲殖民者開始玩的,而且一直玩到了二十世紀,甚至二十一世紀都還保留著……比如…西非。
明面上你看不見什麼,但實際上還是以前的那一套,只不過手段更隱秘一些,公眾難以察覺而已。
你以為羅志學在創新……實際上,他只是一個搬運工,把原時空里歐洲人的那一套殖民手段給抄襲了而已。
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