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原因是,中文的背後有著一個強大的帝國,而這個帝國在歐洲地區裡,有著好幾十萬人的外籍軍團分佈駐紮在歐洲的每一個重點地區。

槍炮,才是奠定中文在土著國家裡公信力的基石!

如果用的不是中文版本的條約,以後你們兩個土著國家因為條約出問題了要吵架,然後找楚國人調停的時候,拿出來一份鳥語協議……楚國人都根本不知道上面寫了啥。

你說翻譯,這翻譯之後也會出現意義偏差的……誰也不知道翻譯的準不準確啊。

為了避免麻煩,為了確保兩國條約的準確定,乃至一致性,使用中文簽訂條約最好了,大家都沒意見,然後以後找楚國人調停也方便,中文協議一扔出去,楚國人一看就知道上面寫了啥。

諸多種種,都讓中文在當代的歐洲地區裡顯得如此的特殊!

同樣的,這也讓諸多領證領地,包括有主權的殖民地,沒有主權的租界地裡的土著學校受到了土著們的追捧!

人家土著裡的父母,也會雞娃的!

為此,不少土著國家裡的有錢有勢的父母,會付出相當大的金錢代價,用來購買一紙居住證以及購買租界裡的房產,又花費高價把孩子送進這種學校。

其實,他們也更想要把孩子送進面向楚國人孩子的學校……可惜,他們進不去,哪怕是花大價錢都不行……因為法律不允許。

所有的行政領地裡,教育體系都是兩套並行的……一套是面向土著子女的教育制度,教的都是一些華而不實的東西,以四書五經,基本數學等比較基本的教育,然後再加上進階的琴棋書畫、禮儀、理科科普等內容為主……本意是為了培養一些為楚國人服務的服務行業人員以及一些低階產業工人……不過搞到現在,就變成了培養土著貴族人才的地方了……所以才會有琴棋書畫,禮儀課程這些東西,而且是作為主課!

要知道,楚國人自己的教育體系裡,都沒把琴棋書畫當成必修課,而是選修課,你愛學不愛,不過絕大部分楚國人從小都會兼修琴棋書畫就是了……但是這玩意學好了不加分,學不好也不扣分,也不納入升學考試內容……

至於禮儀課程……那就更扯淡了,在大楚帝國裡。所有正規的官方教育機構,正常的私立學校,都不會教所謂的禮儀課程!

只有一些掛養狗賣狗肉,名義上是培養淑女的私立女校,才會設立這些專門的所謂禮儀課程,教你如何走路,如何坐,如何吃飯,如何展現儀態美……

而豪門家庭裡可沒人會把女兒送到這些私立女校去就讀……只有少數中高收入家庭會把女兒送到這些私立女校去,不過很多人畢業後,最好的就業大概也就是成為了高階服務場所的服務員……

至於嫁入豪門,進入上流社會……夢裡都沒這麼好的事!

當代楚國人的婚姻講究的是門當戶對……甚至比明朝那會還要更加的重視。

哪怕是成為權貴在外頭包養的情婦,那都是極少數的幸運兒……根本輪不到普通女人的份。

到了歐洲這邊,一些想要收割土著有錢人韭菜的楚國人就想要套用國內極少數不正經的私立女校的模式,折騰出所謂的上流社會的禮儀教材,但是搞這些的人也沒幾個是真正上流社會出身,懂得所謂的上流社會的禮儀。

所以具體課程內容,其實抄襲了一些高階飯店培養服務生的流程……然後改頭換面而來。

這就,很扯淡……

除了比較扯淡的土著子女的教育體系外,行政領地裡還會有一套真正意義,面向楚國人子女的教育體系,這一套才是真正的教育體系,和直轄領地裡的教育課程沒區別……只不過行政領地裡只有小學和初中而已。

因為行政領地裡不得設立高等中學以上的教育機構……在行政領地裡上了初中後,你只能報考相應的直轄領地裡的高中或中專。

在行政領地裡,別說高中了,其實初中都比較少……大部分在行政領地的父母,雖然會讓孩子在身邊讀完小學,但是到了初中之後,往往就會送到臨近的直轄領地裡的中學就讀了。

比如在歐洲生活工作的楚國人父母,在孩子小學畢業後,一般都會送到歐洲巡撫駐地,直轄領地加的斯去讀書。

加的斯這地方除了沒有大學和大專外,高中以及中轉還有初中都比較完善,學位也能夠滿足歐洲地區楚國人子女的教育需求,在加的斯讀完高中後,就能直接參加大學聯考,然後回東亞本土去上大學。

這種行政領地裡,兩套並行的特殊教育體系,很難說好或者不好……

&nb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