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順五十一年,春三月,歐洲倫敦。

這座英格蘭王國的首都城市,和十年前變化可以說相當大,雖然英格蘭人當地的老城區還是原來的樣子,沒什麼太大的變化。

但是在老城區之外的楚國租界區卻是呈現出來了從來沒有出現在英格蘭的現代乃至繁榮景象。

倫敦地區的楚國租界區,乃是楚國在英倫群島上的眾多租界區裡的一個……當年大楚帝國殺入英倫群島,並透過戰爭把原有的英格蘭王國給肢解了後,分別和新生的五個國家簽訂了大同小異的協議。

這些協議裡,包括了軍事通行權,法外治權等外,還有著各地租界的協議,楚國人在一些適合的地方里都租借了地方,主要用來建設領事館,軍營,經商,生活居住所用!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其實這些租借地對於大楚帝國而言沒啥太大的特殊性……因為以大楚帝國的實力,就算是把整個倫敦都拿走,然後作為直轄領地或者行政領地那都是可以的。

只不過帝國方面負責歐洲事務的部分官員認為沒這必要……浪費時間浪費經歷,反正帝國只要足夠強大,英格蘭的命運就在帝國的一念之間,沒必要搞那麼多亂七八糟的事!

要知道,大楚帝國可是在英格蘭王國,乃至整個歐洲地區都擁有軍事駐紮以及通行權的……換句話說,楚國軍隊只要願意,想去哪裡就能去哪裡,想打哪裡就打哪裡。

在絕對的軍事威懾之下,很多東西其實都沒什麼必要的。

而當時之所以還搞這些租借地,其實主要還是為方便往來歐洲的楚國外交官,商人以及一些前來淘金的冒險者們提供一個良好生活經商居住的環境……畢竟沒人想要住在倫敦這種屎尿橫飛的老城區不是。

所以搞一個地方供給楚國人生活居住就很有必要了。

這,才是楚國人在歐洲廣泛搞租界的緣故……真心不是為了想要這點地方的主權之類的,因為帝國如果真心想要,整個歐洲都是帝國的……沒必要利用租界來做文章。

楚國人都不屑於這麼搞……他們來歐洲,是為了人力資源以及市場的,可不是來佔領土地的。

如此大背景下,大楚帝國在歐洲地區的領土侵佔其實是比較剋制的,只佔領了一些交通方方便,戰略地位比較重要的好地方,作為直轄領地,比如西班牙地區裡的加的斯港、直布羅陀海峽兩岸、英格蘭地區的多佛爾,法國地區的勒阿弗爾港,丹麥群島裡的洛蘭島,義大利地區的西西里島等一些地區,島嶼。

然後還有一些行政領地,但其實也不多。

再過來是位於各歐洲藩屬國城市地區裡的租界了……嗯,實際上在大楚帝國的行政統治模式裡,這些租界雖然沒有主權,不過在統治管理上也是採用行政領地的模式。

而倫敦東郊的楚國租界,就是這麼來的……因為倫敦地區還是比較重要的,一方面是楚國人在這裡駐紮不少軍隊,此外這地方也是楚國商品進入英格蘭地區的重要集散地。

在軍事上以及商業上都比較重要,因此需要的地方也比較大……所以一開始倫敦東郊的楚國租界,面積就比較大。

後續為了避免當地土著隨意闖入,楚國人還圍繞著租界邊界修建了隔離牆……還有鐵絲網隔離帶,間隔一段距離就會有駐紮士兵的碉樓,監控附近區域,避免土著非法闖入。

當然,這種地方也不會和直轄領地一樣,直接杜絕土著人口進入……而是和尋常的行政領地一樣,是准許土著人口進入生活居住的,只不過限制的比較的嚴格,一般情況下來,只允許為楚國人服務的土著工作人員,和國人有商業往來,由合作的楚國企業為其提供擔保的土著商業機構的工作人員,土著官方機構的外交人員,以及一些純粹是花錢買居住證的土著有錢人。

閒雜人等,依舊很難進入楚國人的租界!

但是即便如此,每時每刻都有眾多土著人想要闖入其中……有些人透過一些正規的合法途徑進入,但是一些人沒有合法途徑進入的話,就會想辦法採用一些非法手段,比如偽造身份,或者乾脆是偷渡進去……租界裡的巡警以及駐防當地的外籍軍團,時不時的就能抓獲一些偷偷摸摸闖進來的土著,然後也不遣返,直接送到非洲種田挖礦去……

這些土著為什麼費盡心思也要進入倫敦東郊的楚國租界……也沒啥太特殊的理由。

楚國租界不屬於英格蘭王國的管轄範圍,很多在英格蘭王國裡犯法的人就會想辦法逃入其中,躲避英格蘭王國法律的制裁,或權貴的報復之類的,總之不管你之前是什麼人,只要你能合法進入楚國租界,那麼外頭的人就只能乾瞪眼了……

當然這種人還是比較少的。

更多的其實還是奔著賺錢,嚮往更加美好的生活而來的……

因為在楚國租界裡,工作機會更多,薪資更高,哪怕是去給楚國人當一個最低等的僕人,去楚國人開辦的一些普通低端工廠裡上班,其收入相對於他們這些土著人而言,那也是相當可觀。

如果你本身還有錢的話,那麼就更好了……人家楚國人也是見錢眼開的……你只要給足錢了,分分鐘就給開合法的居住證,然後准許你購買當地的房產。

在這裡安家落戶之後,只要你老老實實遵守當地的楚國法律,不會有人拿你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