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技術嘛,這是有門檻的……這種門檻也不僅僅是天賦和能力,還有其他方面的。

就算是現在的孫旭招人,其實也沒有想著說會對招進來的人傾心傳授……還是那句話,沒那必要。

分廠的新裝置相關的技術問題,他其實一個人就能夠搞定,他需要的並不是另外一個自己,而是幾個能夠給自己打下手的下屬而已。

所以教是會教,但是也只會教一些普通的技術,至於真正的核心技術……以後再看吧。

這一點,孫旭也沒有藏著掖著,他直接告訴了這幾個中專出身的年輕機修師,教他是會教的,但是能不能學到真本事就要看他們自己了。

看他們自己……這話的意思就是:有機會,但是機會需要你們自己爭取!

至於怎麼爭取機會,自己領悟去!

反正除了天賦和努力外,其他方面也不能落下……他孫旭都對王科長執弟子之禮呢。

雖然王科長並不承認孫旭是他的弟子……

——

孫旭的話裡話外說的比較現實,但是這幾個年輕人聽罷後卻是很欣喜的留下來。

有一定的機會,總比沒有機會好!

只要學成出師,那就是保底都是上千年薪,從此走上人生的新高峰……哪怕無法學到核心技術,但是隻要能夠學到些許皮毛,按照現在的新機修師的市場行情,那也是二三十元楚元月薪起步,技術稍微好一些都能拿四五十元月薪呢。

新機修師在目前,可是正兒八經的高薪行業,很多所謂的高層行政管理們,待遇都沒新機修師的核心技術骨幹拿得多……所謂的管理人員,那是一抓一堆,但是新機修師你想要找一個可難了。

這幾個抱著學技術心態來的中專生們,也很清楚在孫旭手底下算學不到核心技術,但是隻要學得部分那也是人生贏家。

新招募了十來個新機修師,再加上總廠那邊借調過來的十多個人手,孫旭開始帶著三十多人的機修師團隊對剛運輸抵達的第一批裝置進行安裝除錯。

第二分廠是要進行全面升級的,這所需要安裝除錯的裝置非常多,僅僅是第一批生產線就足足有三個大型的車間。

孫旭帶著人埋首其中,和裝置廠家派來的工程師一起進行安裝和除錯工作。

這部分工作非常的繁重而且重要,雖然有裝置廠家的工程師協調,但是這些裝置廠家的工程師,也只是熟悉他們自家的裝置而已,而如何把諸多裝置按照生產的要求組合起來,並除錯好,形成一條完整的生產線,這就需要孫旭帶著人親自忙前忙後了。

畢竟孫旭雖然掛著機修師的名頭,聽上去似乎只是個修理機器的,但實際上他並不僅僅只是個修理機器的……修理機器只是他一部分,甚至是很次要的工作。

他在這一階段裡最主要的工作,其實是安裝和除錯生產線……等到生產線投產後,則是維護保障生產線的運轉,同時要根據生產部門給出來的諸多技術引數,對生產線進行調整,改進。

嚴格上來說,他負責的其實是生產工藝的實現……其他技術部門研發出來什麼新技術的話,如何把新技術實際投入到生產當中,這就需要孫旭這樣的機修師來調整改進生產線上的諸多裝置了。

當然了,生產線如果出現什麼問題了也要進行解決,所以修理機器什麼的也必不可少。

安華紡織公司的生產線,有不少獨家的生產工藝!

所以新型棉紗生產線,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安華紡織公司的核心工藝技術,能夠生產出來帶有自家優勢的棉紗產品。

同樣裝置,同樣的原材料,但是不同廠家生產出來的新型棉紗卻是有巨大差別的……其中存在著質量,規格以及成本上的差別,就是因為生產工藝的不同而導致的。

而安華紡織公司的新型棉紗生產線,都是王科長是根據生產部的諸多技術要求,反覆摸索改進而來的,技術含量其實非常高。

就連孫旭自己目前也只能原樣複製。

但是想要針對新的技術,親自對生產線進行改進的話,還差些了老大一截呢。

他的積累還沒到那個層次,這裡頭需要學習的東西可太多了。

當然了,現在的孫旭自然也不需要親自改動生產線……第二分廠的生產線核心構架都是照搬總廠的,而針對生產中端產品的情況下,該如何降低成本,提高產量的細節改進,王科長也早早進行了專門的研究和改進,孫旭只需要拿著設計圖紙把生產線搞出來就行。

不過即便如此,技術含量也非常高,尤其是一些精密關鍵裝置的安裝和除錯工作,非常的複雜,稍有不慎就會出錯,根本不是普通機修師能夠搞定的。

所以就經常出現了很搞笑的一幕,孫旭這個分成機修科的科長在前頭一個人幹活,後面十幾二十個機修師眼巴巴看著……

而看著這一幕的時候,孫旭多少也理解了當初王科長為什麼會栽培自己了……尼瑪這場面看著都不爽。

自己這個當上司的辛辛苦苦幹活,一群下屬卻是在邊上看著,這還有天理?

只是很多精細的工作還真不能讓他們去做,只能自己親自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