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楚國人在這一時期裡開始大規模服役後裝線膛武器,這才真正可以說輕鬆吊打任何土著,讓各國土著沒有絲毫的抵抗之力。

在這之前……楚國人用的也不過是火帽擊發槍而已,雖然技術上比歐洲同行們使用的燧發槍好一些,但是也形成不了太多的戰術差距……因為這兩者都是前裝滑膛槍,在軍事上其實兩者的運用都差不多,都是以線列戰術為主。

但是後裝線膛武器就不一樣了,楚軍有了這玩意後,直接開始玩散兵線了……就算是用線列戰術,那也是穩穩地吊打。

畢竟射程和精度乃至射速相差太大了。

而上述的諸多努力乃至犧牲,才造就了今天的大楚帝國……一個強大而繁榮的全球帝國!

這才能夠霸佔美洲這等富饒的地方,並在伯塔城裡建設鋼鐵廠,以這個鋼鐵廠生產的低價鐵軌,支援著北美地區的鐵路大擴張。

北美地區裡的鐵路建設,在東西大鐵路完成之後,沿著這條鐵路幹線,鋪開了大量的支線鐵路建設,用以運輸大量的農畜礦產品。

而要建設鐵路,就離不開鋼鐵行業的支援。

伯塔鋼鐵廠就是在這種時代背景下,由北美礦務公司聯合江南鋼鐵公司,遼東鋼鐵公司等國內多家鋼鐵公司投資建成。

因此資金充足,加上北美當地的鋼鐵需求量大,因此建設規模也比較大,粗鋼年產量達到了五十萬噸……雖然這個數字對比後世二十一世紀不值一提,但是在當代還是不小的。

作為橫向對比,大概1886年的英國,年產量大概是兩百三十萬噸,美國則是兩百六十萬噸。

但是這五十萬噸在大楚帝國國內,也就不算什麼……

因為大楚帝國承順四十六年,也就是去年的粗鋼產量是兩千六百多萬噸,並且還在以每年少則數十萬噸,多甚至數百萬噸的速度持續飆漲,估計承順五十年的時候,都能暴漲到三千萬噸去了……

這個產量,大概相當對於原時空二十世紀初的全球產量

之所以拿全球資料對比……那是因為楚國人口太多,足足七億多人口呢……比二十初全球所有工業國家的人口加起來還要更多……

對於大楚帝國而言,全國就是全球……兩者其實是一個意思。

對於這樣一個工業國家而言,不管什麼東西只要算總量那都是非常驚人的,但是你要說人均,其實也就十九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水準,遠遠沒有總量看上去那麼誇張。

相對於大楚帝國那龐大無比的鋼鐵總產能,伯塔鋼鐵廠的五十萬噸粗鋼年產能,又不算什麼了。

但是忽略這些宏觀資料,只是看伯塔鋼鐵廠本身的話,還是會非常震撼的……這樣的大型鋼鐵廠,哪怕是在東亞本土地區都比較少的。

當初建設這個鋼鐵廠的時候,國內眾多企業都有參與,作為一個多個鋼鐵公司合作的企業,它也獲得不同鋼鐵公司的專利授權。

因此,它可以採用當代幾乎所有最先進的鋼鐵技術……同時因為投資方多,湊集的資金也多,因此採購的裝置也都是當代最先進的裝置。

這一切,都造就了伯塔鋼鐵廠的龐大產能以及相對比較低的鋼鐵成本,最終支撐了美洲鐵路建設的部分需求!

之所以說是部分需求,那是因為美洲地區的鐵路建設規模非常大,鐵軌需求量也大,再加上美洲當地的建築以及農業,生活鋼鐵需求,對鋼鐵的產能需求也是很大的。

每年都需要從東亞地區購入大量的鋼鐵產品以滿足當地的技術。

同時美洲當地也建設了諸多的鋼鐵企業,伯塔鋼鐵廠只是其中規模最大,也是最出名的典型鋼鐵廠而已。

實際上美洲各地都有大大小小的鋼鐵廠,只要交通比較方便,又有煤礦或鐵礦資源的笛梵個,基本都能看見楚國鋼鐵商人的身影。

哪怕是南美洲地區都陸續建立了一些鋼鐵廠……掀起了當地的工業化建設。

說起來,大楚帝國治下的南美洲地區,也是會和北美地區一樣進行工業化……未來和原時空的南美地區,恐怕會差別極大……至少,在大楚帝國治下,你是看不見第三世界化的南美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