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當地發現了金礦後就一發不可收拾,當時沒幾年功夫就湧入了數十上百萬人口到這一片地區,奠定了金山城的基礎。

隨後金山城這邊依託當地的農業以及礦產資源,逐步發展造船,紡織等工業,搞的是越來越繁榮。

期間就誕生了宋氏服飾公司這種大型的紡織企業。

說起來,宋氏服飾公司也算是金山城當地裡的明星企業了……儘管它只是一家輕工紡織企業,要說規模和產值和國內的那些巨無霸紡織企業也無法相提並論。

但是這要看和誰比……和本土的那些巨無霸紡織企業,比如蘇秦紡織公司肯定是沒法比,但是對比那些中小紡織企業,宋氏服飾公司還是算可以的。

而放在美洲這地方,那妥妥就是第一大紡織企業。

而宋氏服飾公司的總部以及其最大的生產基地,就是在金山城……其公司總部,研發中心以及生產基地,為這個城市帶來了至少上五千多個直接工作崗位。

同時宋氏服飾公司還有一大票供應商,各種合作企業……這些企業也僱傭了大量的員工,這些直接以及間接工作崗位加起來至少上萬個。

同時這些直接或間接員工也帶動了當地的第三產業的發展也就業……這又得額外創造幾千個工作甚至更多的就業崗位。

可以簡單的說,宋氏服飾公司直接以及間接,為金山城帶來了至少一萬五千個就業崗位,並帶來每年至少上百萬楚元的稅收

而金山城裡的城區人口也就五十多萬而已,這相當於五十個人裡,有一個半靠著宋氏服飾公司生活。

因此宋氏服飾公司在金山城裡的地位,是非常特殊的,當地官府也是給予了宋氏服飾公司極大的政策優待,避免宋二牛把公司遷走……最近幾年,隨著宋氏服飾公司持續發展壯大,並在東亞地區持續開疆擴土獲得大量的營收,公司內不少股東以及高階管理人員都有一種意見:把公司搬到東亞去。

他們認為北美這地方侷限性還是太大了,公司要持續發展壯大,還是要加大在東亞本土地區,尤其是長三角,珠三角以及渤海地區這三大片帝國經濟重鎮地區裡的佈局。

最好是直接把公司總部以及主要的生產基地都搬遷過去!

這導致了金山府地方乃至北美省高層都挺擔心的……美洲地區的工業發展本來不咋地,好不容易出現一個宋氏服飾公司這種能夠帶動大量就業以及工業體系的大型紡織企業!

結果人家還想跑路……

為此,這些年當地官府為了繼續拉攏宋氏服飾公司,也是下了不小的功夫,各種能給的優惠政策都給了,甚至不能給的也偷偷摸摸拐彎抹角的給了。

這不給也不行啊……宋氏服飾公司一旦跑路,誇張一點說金山城的經濟都得拉跨十分之一,並且還會引起極其嚴重的連鎖反應!

宋氏服飾公司一跑路,圍繞著該公司的一大堆供應商企業也會跟著跑路啊……宋氏服飾公司這個大客戶都搬遷了,他們這些供應商留在當地幹啥?

而當地官府的籠絡最終讓宋二牛堅定了主意:寧當雞頭不當鳳尾!

他們宋氏服飾公司在金山城,乃至北美省,那可是相當有牌面,做什麼事都方便……但是搬遷到東亞本土去的話,尤其是去江南省這種地方,那就是不起眼的普通紡織企業,別說什麼特殊優待了,普通優惠政策都很難搞。

企業如此,人也如此!

宋二牛在北美省這邊,那妥妥是當地的上流社會核心人士……往來的都是當地高官富豪,倍有面子……

但是去了江南,去了松江……說不好聽的,誰認得他宋二牛這號人啊!

就算他宋二牛有千萬身家,那又如何……在很多人眼裡也就是個海外暴發富,在松江府裡連上流社會都很難混進去。

此外,宋二牛對這金山府這地方還是有感情的,這裡畢竟是他起家的地方……在淘金浪潮裡買牛仔衣,這可是他的起家之戰,哪怕是直到如今他也經常為當年的這個選擇而感到自豪。

這事也陸續都被傳出去,成為了人們時不時拿出來說的經典商業案例。

金山府的金礦浪潮裡,別人去了都是淘金,但是宋二牛偏偏就淘金,反而是做淘金客的帆布工作服生意,最終白手起家打下來了這份基業。

這也讓宋二牛,成為了金山府,乃至北美省,乃至現在的整個美洲地區裡家喻戶曉的千萬富翁……

但是……這回到了本土,去了松江城……他可就排不上號了。

論社會名望,估計都比不上王立清那個吃軟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