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很多城市看似規模小,但是經濟產值卻不低……人均產值也相當高。

尤其是人均農業產值的資料非常可觀……畢竟美洲地廣人稀,農戶家庭能夠獲得大量的土地進行耕種。

同時也廣泛採用馬耕乃至機械化種植,這導致了當地的人均農業產值非常高。

這也導致了美洲當地的農民家庭……其整體生活水平不低,至少比東亞地區的純農民家庭要強不少。

當然,這只是說生活水平……沒說收入。

如果只是單純統計金錢收入的話,那麼美洲也好,其他海外領地也好,農民家庭的現金收入還是比較有限的……主要是海外領地一般都是農業產區,但是普遍又存在糧食外運困難的緣故。

這就導致了海外領地廣泛存在著:糧食或棉花等農作物豐收了,但是也賣不出一個好價錢。

所以……海外領地的農民家庭,吃喝肯定是不愁的,別說糧食了,就算是肉食也不缺……

糧食太多,吃都吃不完!

但是因為糧食或其他農作物出售價格比較低,能夠到手的錢比較少,如此在購置其他布匹或其他生活用品的時候比較拮据。

這些情況,和本土那邊其實剛好是反過來的!

在本土那邊……由於工業極其發達,工業體系完善,各種各種工業產品,工業消費品,比如布匹之類的價格非常廉價。

但是糧食價格相對比較高,農民們吃的可能相對節省一些,肉更是得省著吃,但是出售剩餘糧食後到手的現金會多一些,能夠用於購買各類工業消費品。

所以當代的帝國裡,海外地區的民眾吃得要比本土好一些,部分地區裡哪怕是普通農民都能天天飽餐甚至大魚大肉……只是手裡沒幾個錢,消費不起工業消費品……他們生產的糧食因為產量高,運輸難,賣不上價!

本土民眾則是手裡錢多一些,能消費一些工業消費品,但是在吃這一方面則是要節省一些,因為糧食價格相對高一些,普通人是別指望天天能大魚大肉了。

這種本土和海外領地之間的差異,也促成了帝國裡的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運轉。

海外領地的農畜漁以及礦產品輸入東亞地區,東亞地區的工業產品則是輸入海外領地,進而形成一種互補。

如果沒有這種互補的話,東亞和海外領地地區的經濟迴圈就會比較難搞了。

當然……這種經濟迴圈依舊屬於帝國內部的經濟迴圈,是一種良性的互補經濟迴圈,這和帝國和土著國家之間,帶有掠奪性質的貿易行為是有巨大的差異的。

羅志學的視察專列一路往西,而隨著持續往西走,過了富饒的北美中部地區,開始進入北美地區的西部荒原地帶後,當地的人口數量就比較少了。

北美地區也不是所有地方都是富饒地方,相當多一部分其實也比較荒涼,尤其是西部地區,在這裡存在著大片的山脈乃至高原,部分地方甚至還有沙漠,很多地方都不太適合農業開發。

不過隨著專列一路往前,最終進入北美省金山府地區後,羅志學又看到了屬於北美地區獨有的那種繁華。

金山府地區是有著一片比較狹長的平原地帶的,這片小平原土地肥沃,水網密集,而且還有一片地方有著大量的金礦。

當初金山城,就是依託這片小平原發展起來的,而金山城又奠定了大楚帝國在北美地區的擴張基礎。

而經過二三十年的持續開發,金山府地區已經開發的非常成熟了,從火車上往外看,到處都是平整的農田,農田之間還有休整過的各種水利設施以及河流。

諸多河流上,往往還會有小型的內河船隻航行其中。

整體場面,看起來和中部以及東部的農業重鎮差不多,充滿了希望。

羅志學的專列,越過大片的原野,最終抵達了金山城這個大楚帝國在美洲的第一大城市,也是北美省的巡撫駐地。

發展數年的金山城,目前已經擁有了四十多萬的城區人口,這樣的人口數量不僅僅讓它成為了美洲第一大城市,也是東亞本土地區外的第一大城市。

很多海外地區裡的著名大城市,如新加坡,科倫坡,萬丹,呂宋等地方的城市,都是不如它的。

金山城的最開始發展,其實也是靠著農業,順帶還有和西班牙人的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