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伯塔城裡的城市建設,在羅志學看來還算不錯……至少作為一個歷史不過十多年,真正高速發展不過十年左右的海外領地城市,其成果已經算是非常突出了。

同時因為伯塔城是一個全新建立起來的城市,進行城市規劃的時候不用考慮任何的歷史遺留問題,城市規劃想要怎麼來就能怎麼來。

因此整個伯塔城的城市規劃很不錯,城市裡的主幹道非常寬闊……雖然其中只有中間的行車車道是水泥路,大部分還是煤渣面,但是預留的路面卻是非常寬闊,未來有需求了也有錢了,分分鐘就能夠鋪上水泥或瀝青。

同時工業區和生活區的劃分也搞的比較好,兩者有著一定的距離,可以有效的避免工業區裡的蒸汽機發出來的煤煙汙染生活區的空氣。

同時為了方便上下班,這兩者的距離也不算太遠,同時還有著多條的路況非常不錯的主幹道連線,並搭配了相應的公共馬車。

光看這些道路規劃以及工業區規劃……一看就知道當初規劃伯塔城的設計師,肯定是去過鬆江城看過甚至是詳細考察過的,完美的避過了松江城的諸多痛點:工業區和居民區混雜,早期規劃道路不夠寬敞,導致環境汙染問題極其突出,交通擁擠。

雖然在其他諸多領域,尤其是工業領域裡,松江城是其他城市的學習物件……但是要說起城市規劃,松江城往往就是典型的負面教材……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當初松江城最開始發展的時候,是以當地的上海縣城為中心對外進行規劃的,當年的規劃人員也沒有想過有一天這地方會變成一個五六百萬人口的超級大城市了……

甚至當年規劃的時候,其實都已經做了超前規劃,比如當年建立的工業區距離當時的中心城區,也就是上海縣城,也有著好幾公里遠呢……最遠的更是跑到江北那一片去了!

按照常規來說,這個距離其實也夠用了。

但是哪裡能想到,松江城的城市規劃擴張會如此迅速啊,幾十年後的今天,昔日還是郊外的諸多工業區,全都變成了中心城區的一部分!

就連是屬於外地縣……距離當時上海都有十幾二十公里的地方,如今都變成了市區了一部分。

至於交通,那就更不用說了,當時就這麼點人,人家能夠規劃出來的雙車道,四車道這些通行馬車的城市主幹道,其實已經不算小了……但是誰能想到,四十年後的松江城竟然有了六百多萬人口,維持交通運轉的騾馬足足有四十多萬匹啊!

人家設計師當年想破腦袋,也無法預料到今天的狀況啊!

所以,時至今日有人說當年那些設計師都是傻叉,規劃的什麼破城區啊……人家設計師也很憋屈啊!

有了松江城這個典型的負面教材……其他後進城市在進行城市規劃的時候,就會特別注重工業區的佈局以及交通規劃,寧願提前規劃留出一大票地方不用,也要留出足夠的餘量來。

伯塔城也是其中的典型,整體城市規劃非常的超前……而當年的超前規劃,也給了伯塔城非常良好的發展空間。

最終形成了羅志學所看見的伯塔城,一個不擁擠,層次分明,看起來很乾淨整潔的城市。

而且這個城市裡,市中心也沒有當代諸多城市裡常見的煤煙……

主要是當地的工業區都在郊外,而居民的生活區也比較分散,再加上這是個沿湖城市,因此工業用用煤以及生活用煤散發出來的煤煙,不會在一片地方里彙集不散,形成嚴重的環境汙染。

而只要解決了煤煙汙染問題,其他問題就不大了……至於人口彙集,交通問題導致的人畜排洩物問題,因為城市工業規模以及人口規模不大,所以問題也不嚴重。

畢竟不是每個城市,都和松江城那樣好幾百萬人口……而且好幾百萬人口還扎堆在一小片地方。

其他城市早早就吸取了經驗,把城市的面積搞的更大一些,也就是所謂的扁平城市。

這有好處有壞處……但是羅志學看著前方人口沒多少,但是城區面積已經非常龐大的伯塔城,心裡頭琢磨著,這原時空近代芝加哥里摩天大樓雲集的場景,估計是不會在這個時空出現了。

這地方,現在連四五層高的建築都沒多少……地方太大,地皮又不值錢,官府又傾向於搞扁平城市,所以高層建築在這裡沒市場!

高層建築不僅僅在伯塔城裡沒市場,其實在美洲的其他城市,包括新金山,新丹城等地方,都沒啥市場……

不像是在東亞本土地區,很多城市都因為人多地少,陸續學著松江城那邊搞高層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