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直奔歐洲(第1/3頁)
章節報錯
羅志學在蘇伊士視察了當地的運河工程,不過這地方也就是一個超級大的工地,所以也沒啥特殊好看的,羅志學只是乘坐火車簡單的看了沿途的運河工地,還順路去了一趟運河最北端的港口:蘇北港。
這名字就是說,這地方是蘇伊士運河的北端港口。
這地方原本只是一個小沿海小村,蘇伊士地區被割讓給大楚帝國後,這地方也因為是附近地區比較時候建設為港口的地方,同時也是擬定運河通往地中海的出口。
因此楚國人在這裡大興土木,建設了一座可以停泊萬噸的船隻的大型港口。
同時整座港口還透過和運河南端的蘇南港連線,實現了運河區的鐵路運輸。
也就是說,哪怕是現在的蘇伊士運河還沒有修建完成,但實際上透過這條蘇伊士鐵路,往來歐洲和亞洲之間的人員以及貨物,依舊可以透過這條鐵路進行中轉,以縮短往來時間。
畢竟就算是算上貨物裝卸時間以及鐵路運輸時間,但是幾天時間也就夠了……如果是緊急運輸的話,甚至一天之內就能夠完成轉運,人員或輕量貨物就在蘇北港上船繼續前往地中海沿岸各地,乃至楚國人在歐洲地區的大本營加的斯。
但是如果你要繞過非洲的話,那麼花費的時間就會好多天。
當然了,這種透過鐵路轉運的方式,只適用於對時間要求比較高的人員以及輕量貨物,畢竟整體成本還是比較高的。
大宗貨物還是用船隻運輸,繞過好望角往來歐洲和亞洲。
而人員的話,則是看情況,如果時間要求比較緊迫,那麼就走蘇伊士坐火車中轉……如果對時間要求沒那麼緊迫,又或者是不想要搞那麼麻煩,又或者是想要繼續享受萬噸大型客輪的舒適性,那麼就還是會選擇坐船繞過好望角往來歐洲和亞洲。
而實際裡,大部分旅客都是選擇一路坐船往返,而不是中間折騰好幾次,還要在地中海里換乘一些中小客輪。
這是因為大部分跨洋客輪,航速都比較快,日常航行裡十五節以上的巡航是常態,如果是先進的豪華客輪,那麼基本都能做到十八節甚至二十節的巡航速度。
這個速度,說的可不是軍艦的那種最大航速……指的是客輪日常航行裡的平均巡航速度……人家一路都跑這麼快的。
而軍艦,日常時候其實也就十節八節的速度巡航,以節省燃煤同時避免長時間大功率運轉影響蒸汽機的壽命。
但是那些遠洋客輪們,他們的動力系統往往要比同時代的軍艦更龐大,甚至更先進……第一臺大型艦載三脹四缸可不是軍艦先用,而是在那些萬噸豪華遠洋客輪上使用的。
那玩意剛搞出來的時候,價格可貴了,海軍可捨不得用這麼樣的玩意。
同時遠洋豪華客輪也更捨得堆砌機組……軍艦可能就只有十個八個鍋爐,他們就會塞進去十五個甚至二十個同級別的鍋爐。
這是因為海軍的戰艦需要大量的噸位以及空間用於火力系統以及防護系統……那些火炮可不是簡單的一根炮管,大口徑主炮的背後是一整套非常龐大的系統,人們日常所看到的炮塔和炮管,那只是露出來的一小部分,實際上在簡體內部還有龐大的供彈系統,彈藥儲備系統。
而防護就跟更不用說了,楚軍在新一代的軍艦裡奉行的全面防護思路,寧願裝甲薄一些但是也要全面覆蓋,但是就算薄一些,全面防護下的裝甲重量也是非常龐大的。
再加上海軍還需要考慮作戰時候裡的長時間續航作戰能力,需要大量的空間來堆積煤炭以及彈藥以及食物淡水等物資。
所以軍艦上的每一寸空間,每一頓的噸位都是非常寶貴的,能夠留給動力系統的重量和空間也是有限的,不可能隨便堆積動力系統!
……當然,動力系統也太貴,堆積太多的動力系統所導致的造艦成本上漲,這對海軍來說也很難接受。
而對於民用的遠洋客輪而言,就不需要考慮那麼多的東西了……裝甲這東西根本不需要,火力的話,的確也是有,不過一般只安裝零星少數的五十毫米口徑或四十毫米口徑的民用型號艦載速射炮用以自衛,根本不需要什麼龐大的裝填結構。
如此就能夠騰出來大量的空間用於動力系統!
如此也導致了,當代的大楚帝國裡,遠洋豪華客輪的動力系統,一般都能吊打軍艦的動力系統……航速上也同樣如此。
隨便一艘最近幾年建造服役的新式遠洋豪華客輪,基本都能以平均十八節的航速進行跨洋航行。
一艘軍艦和一艘遠洋客輪比跨洋航行的話,遠洋客輪都已經到了目的地了,這軍艦估計一半路都還沒有走完!
如此情況下,其實對於旅客而言,哪怕是繞過好望角,但是也不會比在蘇伊士鐵路里中轉多太多時間,這樣一來,旅客們自然也就更傾向於一路坐船往來歐洲和亞洲,不會輕易在中途下船,然後自己再去購買火車票,中間還要找船前往目的地……這樣折騰下來,說不準耽擱的時間還更多,耗費的金錢也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