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模式對於楚國企業而言非常友好……楚國人甚至都不用管理這些土著工人……人家勞務公司自己負責管理工人,包括給工人們提供伙食,發放薪水。

楚國企業只需要按照合同,付給這些勞務公司合同款就行了。

如此情況下,蘇伊士運河公司的土著工人雖然多,但是並沒有給運河公司造成太大的管理麻煩以及資金上的壓力……

不過為了避免麻煩和意外,楚軍還是在運河區裡常年駐紮了相當多一部分的兵力,不僅僅有大量外籍軍團,還有兩千多名楚國正規軍,用以保護運河工程不遭到破壞和阻撓之外,也是為了封鎖該地區,免的這些土著亂跑,穿過運河施工區進入半島省的其他地方。

要知道半島省可是直轄領地,按照大楚帝國相關法律是不允許土著工人生活工作的,也就只有特殊情況下的勞務派遣能夠進入。

但是這些勞務派遣公司所屬的勞工,必須在限定範圍內工作,不得前往其他地方,幹完活就得走人。

但是這十幾萬土著工人呢,光靠楚國人一紙法律條文可管不住他們,雖然那些勞務派遣公司自己也有監工,但是楚國人可不放心他們,因此必要的軍事封鎖是不可或缺的。

因為聖駕的到來,為了避免麻煩,運河軍事管理區這邊的土著工人,早在幾天前就已經停工,然後集中在營地裡被楚軍看押了起來……直接架設機槍的那種。

誰敢在這幾天裡跑出營地,包括那些勞務公司的高階管理人員,也就是一些土著國家裡的高階官員甚至王室成員……只要敢在這個節骨眼上跑出來,看守士兵二話不說,直接就會扣動機槍的扳機,給他們來一梭子。

所以,羅志學來到了蘇伊士運河區後,看見的並不是熱火朝天的龐大工地,而是沒幾個人,但是滿地都是各種工程器械裝置的工地。

這些工程裝置一個個體型都很龐大,尤其是幾臺蒸汽機動力的多鬥挖掘機,得有十幾米高,因為過於沉重,而搭載的蒸汽機動力也有限,為了機動,這玩意甚至都是做到了軌道式機動。

也就是說,從一個地方移到另外一個地方,都還得給它們鋪設大型的鐵軌,然後用專門的火車頭拉著走,到了施工點後再進行固定施工。

羅志學視察的時候,運河公司那邊還安排了操作員進行了一番作業演示,蒸汽機驅動下的,龐大的轉盤開始轉動,然後拉緊粗鋼纜,鋼纜再帶動大型的挖掘機臂前進,同時還有鋼纜帶動圓盤上的多個挖鬥,這些挖鬥緩緩轉動,然後挖動泥土,並帶出來,然後落入一旁的蒸汽機拖拉機牽引的貨車上。

這玩意,饒是羅志學看了都很驚訝……這麼大個而且原始的挖掘機,在後世還真見不著……

也就在這個年代,並且有著特殊需求上的運河這種超大工程,或者是一些大型的露天煤礦上才能看見這些龐大的蒸汽裝置了。

不過這東西看著很唬人,但是施工效率在羅志學看來卻是不會咋滴……遠不如後世的普通挖掘機。

不過羅志學在施工現場裡,也看見了樣式上和後世挖掘機有些類似,但是依舊有很大區別的汽油挖掘機。

可以半旋轉,同時整體更加緊湊,動力似乎也更強勁,可以依靠自身的動力在複雜的工地上前進。

只不過帶動挖洞的動力傳輸方式,依舊不是後世所熟悉的液壓,而是依舊採用鋼纜。

這東西的挖掘效率就比較高了。

看樣子,國內工業界裡研發應用汽油機裝置的進展,比自己預估的還要更快一些,這也沒幾年功夫,就已經能夠在運河工地上看到這些汽油機工程裝置了。

此時,運河公司的管理官員也說,他們正在逐步引入汽油機工程裝置,用於加強運河工程的施工能力,爭取在五年後完成全部施工,做到運河通航。

這個時間表已經很快了,大楚帝國修的蘇伊士運河,其標準可比原時空法國人修的蘇伊士運河標準要更高,整體的施工量也要更大……法國人修的運河,一開始通航水深只有七米,只能容納五千噸排水量的遠洋船隻通航。

但是大楚帝國的蘇伊士運河,通航水深要求能夠做到十三米,畢竟當代大楚帝國的很多遠洋貨輪船隻,噸位都已經大幾千噸,乃至上萬噸了,吃水動不動就六七米……

遠洋客輪更大,皇家公主號滿載三萬噸呢,吃水超過達到了九米……

同時海軍裡主力次等戰列艦普遍也在八九千噸,下一代基本確定在萬噸左右,吃水預估在七米以上,而現役的頭牌戰列艦天津級,滿排一萬六千多噸,吃水九米。

這說的還是現在,未來幾十年後,估計那些貨輪的噸位還得更大,吃水更深!

因此楚國人不可能和原時空裡的法國人一樣,把運河的通航水深只做到七米的,實際上蘇伊士運河的通航水深標準,是參考了皇家公主號以及海軍的天津級戰列艦的吃水深度,同時再留點餘量,把主航道的通航水深標準制定為十三米。

畢竟你不能說吃水九米,你就搞個九米水深的運河啊…為了確保安全,怎麼也得留個兩三米的餘量啊。

這個標準才能夠滿足未來數十年的需求,而不是過一二十年後發現運河水太淺了,河面窄了,船閘小了,以至於很多大型船隻,乃至主力軍艦都過不去……那就尷尬了不是。

再加上當代楚國人的挖掘運河的技術水平,主要是施工裝置水平遠遠超過原時空十九世紀六十年代的法國人,所以楚國人乾脆一步到位,直接來個十三米的通航水深。

而美洲中部地區正在建設的巴拿馬運河,也是個這個水深標準,主通道最低是十三米水深。

這兩條運河,已經足以在未來三十年甚至五十年內滿足大楚帝國的海上運輸以及海軍調動的需求了。

至於五十年後有了更多更大的船隻,現有的運河不夠用了,到時候再擴寬,甚至在旁邊新挖一條都是可以的。

而這兩條運河的開工建設,也被大楚帝國國內很多人譽為兩大世紀工程……這兩玩意,的確是工程龐大且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