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世紀工程-兩大運河(第2/3頁)
章節報錯
不過即便如此,這幾個百分點的煤油銷量,也足以讓那些石油公司在靠近土著市場的地方,同時又是石油產地的半島省巴士拉建設一些中小型的煉油廠了。
這些煉油廠又帶動了其他工業的發展,所以以科威特地區的石油開採為引子,在巴士拉當地也算是發展出來了一定的工業。
當地總人口不多,但是工業產值還是挺大的,人均收入也高。
這一點,羅志學在當地視察的時候就能夠很清楚的看出來,別看半島省遠離東亞腹地萬里之遙,但是當地的城市建築現代化並不算低。
巴士拉里的建築雖然都不算高大,但是該有的現代化設施都有,在東亞本土都還算是比較時髦的電力裝置,在這裡也能看見,一些商業建築裡普遍都有電梯,電燈。
巴士拉這邊的一些主要城市道路,甚至都還是瀝青鋪設的……當地就有煉油廠,有著煉油之後的廢渣也就是瀝青,剛好可以用來鋪路,成本比從遙遠的東亞地區運來水泥鋪路還便宜。
同時民眾的生活水平也比較高。
羅志學先是看了當地的一些主要的經濟資料,比如當地民眾的收入水平以及物價,還實地走訪了當地的一個農貿市場。
發現這裡的糧食以及果蔬雖然價格貴一些,但是肉類相對來說比較便宜。
而當地的民眾收入普遍偏高,當地煉油廠的普通工人,月薪能夠達到十五楚元,哪怕是服務行業裡的普通工作人員,月薪也能夠夠做到十楚元左右。
這個薪資水平,已經不低於松江府那邊的薪資水平了。
松江府那邊的薪資水平,在過去十年裡隨著當地經濟持續發展,同時大環境的經濟持續上漲,因此最低薪資水平已經能夠做到八楚元,普遍來說長期穩定的工人,收入基本都在十楚元以上,一些臨時工,服務類低收入工種的話大概在八楚元到十楚元之間。
這個水平,在東亞地區裡已經是屬於第一梯隊了。
而海外的半島省巴士拉地區,其薪資水平竟然能夠做到強於松江府……這一點還是很難得的。
別看海外地廣人稀,土地眾多,可以隨便種……似乎就很美好,但實際上海外地區的民眾平均收入,還是不如東亞本土地區的。
這海外土地是很多,但是人力耕種是有侷限的,你也不可能無限制的種田……至於說用馬耕乃至用機器,這馬匹和機器也都是需要成本的,最後都還需要算到糧食生產成本里。
然後海外地區的糧食價格……基本都很低……比如北美那邊,農戶出售糧食的價格其實很低的……沒辦法,當地人口就這麼點,但是可耕地那麼多,而且還廣泛採用馬耕乃至機械耕種,人均糧食產量非常高當地根本無法消化這麼多的糧食,這些糧食最後都會被糧食公司收購,然後集中運輸到沿海港口,再裝船運輸到本土銷售。
如果說種田不賺錢,你不種田了想要找其他工作……不好意思,大部分海外領地,哪怕是直轄領地裡的工業也是非常有限的,能夠提供的第二產業以及第三產業的就業崗位是很有限的。
人多坑少,所以這些就業崗位給出來的薪資也不會太高。
所以,對於絕大部分海外地區的民眾而言,吃是肯定能吃飽的,而且是隨便吃……
但是能到手的現金不多,然後消費的各種工業商品也不便宜,因此整體生活水平和東亞本土比起來,算是各有優劣。
海外領地的民眾吃的比本土的民眾好一些,但是在其他物質條件享受上就要差一些。
而巴士拉這邊則是和其他海外領地不一樣,其經濟模式和東亞本土那邊倒是比較相似。
當然,也僅僅是相似而已。
很多時候,生活水平也不僅僅是吃吃喝喝,還有其他諸多方面,比如醫療,教育,娛樂等等。
在這些方面,巴士拉距離東亞本土的城市,還有很長一段距離要走。
羅志學在科威特看了石油開採,又在巴士拉看了煉油廠以及當地的其他一些小工業,還去附近郊外的農田看了看……巴士拉雖然看似位於西亞沙漠地帶,但是因為位於兩河流域下游,當地也是有著一小片適合耕種的沖積平原,又有著河水澆灌,因此也是可以發展農業種植糧食的。
只是水資源畢竟有限,能夠開闢的農田也有限,總糧食產量有侷限而已。
所以當地的農業只能說勉強,以維持當地楚國人所需。
羅志學看完了巴士拉地區後,乘坐皇家公主號在視察艦隊裡的其他船隻的陪同下離開了波斯灣,隨後繞著半島省前往紅海。
羅志學前往紅海是要去看一看正在建設當中的蘇伊士運河。
自從當年大楚帝國從奧斯曼王國手中拿到了蘇伊士地區後,就開始了當地運河的勘測,並擬定了建設方案,後來專門成立了蘇伊士運河公司,負責建設以及後續的運營管理,這一條運河預估總投資達到三千萬楚元之巨。
在完成了前期勘測以及諸多準備工作以及部分小工程的鋪墊建設後,蘇伊士運河在承順四十五開始進入大規模施工建設階段。
大量的工程裝置進入並施工,而施工的除了楚國工程師以及操控裝置的技術工人,管理人員等數千名楚國人外,還有數量常年維持在十萬人以上的龐大土著工人群體。
這些土著工人其實也不是運河公司僱傭的工人,而是分別來自奧斯曼王國宮廷,埃及總督以及多個歐洲國家所各自所屬的勞務公司的工人。
運河公司和這些勞務公司簽署了工程合同,這些勞務公司招募人手進場施工……大楚帝國裡很常見的勞務派遣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