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需求決定裝備-小無畏艦(第2/3頁)
章節報錯
成功的把以往低幹舷炮塔式戰艦和高幹舷露天炮臺式戰艦的各自優點融合起來,並擯棄了各自的缺點,最終搞出來了完美戰艦:高幹舷封閉式炮塔戰艦!
這玩意,在原時空裡有個特定的名詞:前無畏戰列艦。
從戰艦設計角度而言,這玩意後續只需要多加裝多門的統一口徑和身管的重炮,那麼就能變身無畏戰艦。
而無畏戰艦的設計,幾乎是火炮式戰艦的終點……再往後的話頂多就是船型的些許逐步演變,火炮佈局的演變以及其他技術進步而進步。
但是其核心基本沒變過。
而大楚帝國裡的天津級戰列艦,距離無畏戰艦,其實也只差了一步,那就是使用全重炮設計。
只是,目前的大楚帝國海軍對這玩意暫時沒什麼追求而已……因為從實戰角度來看,其實三百毫米口徑的主炮,也沒啥太大用處,對於海軍而言,遠不如一百五十毫米,兩百毫米口徑這種中等口徑的主炮實用。
因為三百毫米口徑的主炮太貴,炮彈也貴,搭載的戰艦更貴,看似戰鬥力很高,然而數量卻是太少……基本不可能用於實戰……嗯,天津級戰列艦就是典型例子。
這輩子如果不出現什麼太大的意外,比如內戰之類的……這兩艘天津級戰列艦是不太可能參與實戰的,海軍不可能給它們這個機會!
平日裡都是停泊在碼頭上充當吉祥物,偶爾在本土沿海溜達訓練一二,真正用上的時候,也就是類似羅志學外出視察這種場合了。
真正頻繁參與實戰或者執行威懾任務的,實際上是一千多噸的護衛艦以及三千多噸的巡洋艦,未來的話可能是七八千噸的次等戰列艦。
而這些船隻上配屬的艦炮,護衛艦的是一百二十毫米主炮,巡洋艦的是一百五十毫米主炮,而七八千噸級別的次等戰列艦則是配屬兩百毫米主炮。
口徑再大的話,海軍方面覺得就沒什麼必要了:浪費錢……
不過天津級戰列艦雖然不太可能參與實際戰鬥,但是其為海軍發展帶來的意義依舊是重大的。
這意味著,未來海軍就能夠批次的建造高幹舷封閉式炮塔的中等船隻來執行海外威懾以及作戰任務。
高幹舷,意味著這些戰艦能夠進行遠洋航行,可以進行全球部署。
而封閉式炮臺,再加上側舷裝甲的話,這意味著擁有和近海戰列艦,淺水炮艦一樣的強悍防護能力,可以直接抵近敵國港口甚至闖入內河進行炮擊任務。
這種船隻,將會是海軍推行以海制陸的重要艦種。
海軍方面已經在籌備發展若干種這種裝甲艦了,而權天恩就是這種新型裝甲艦的設計師。
趁著這個機會,權天恩還向羅志學彙報了他對新型裝甲艦的一些想法,想要設計一種排水量大約四千五百噸左右的小型裝甲艦。
“這種戰艦將會使用和戰列艦一樣的水線裝甲帶,而不是之前巡洋艦的那種穹甲裝甲帶,同時採用我們最新式的滲碳裝甲鋼,哪怕是採取全面防護思路,但是也能夠有效的控制厚度和總量。”
“考慮到這種戰艦主要用於海外部署,面臨的威脅是可能潛在的土著滑膛槍炮的攻擊,因此除了船舯厚一些外,其他部分的裝甲厚度預計在二十五毫米左右,這種厚度的滲碳裝甲已經足以抵抗絕大部分土著的滑膛炮近距離炮擊了!”
“主炮上使用一百五十毫米四十倍口徑艦炮,採用雙聯裝封閉式炮塔,以加強對炮組成員的保護能力,沿中軸線前後佈局的話,可以採取前後左右各部署一座雙聯裝炮塔!”
“這樣的話,新戰艦就能擁有八門主炮,並且是有著封閉式炮塔保護的主炮,並對任意方向的敵人都保持六門火炮的火力,這對於戰艦深入敵境港口甚至內河作戰,面臨機動不便,船體難以轉向的時候是非常有必要的!”
“最後再安裝一些帶炮盾的七十五毫米副炮以及四十毫米副炮,用以對付敵人的小型快速目標!”
“而且使用統一口徑的主炮,還能夠減輕後勤壓力,畢竟彈藥能夠通用!”
“此外,因為是統一口徑身管的主炮,在射擊的時候還可以簡化射擊諸元的流程,因為完全可以讓火控官計算出來一個射擊諸元后,四個炮塔裡的主炮都按照這個射擊諸元開炮,避免了以往各炮相互獨立,各打各,難以有效觀瞄的情況,能夠有效增加命中率。”
權天恩一邊說著,一邊還拿出來了幾張設計圖草稿……
羅志學一邊聽一邊看,然後臉色就略微變了……按照這樣子搞出來的戰艦,那不就是小號的無畏艦呢。
高幹舷,統一火炮,統一火控,全面覆蓋的裝甲,封閉式炮塔,對了,這設計圖上的指揮塔也有裝甲的。
這些要素彙集到一起,那妥妥就是無畏艦啊!
羅志學看著這設計圖,再看看權天恩……得,看樣子是不用自己提醒他搞無畏艦了……人家自己就已經摺騰出來了。
雖然這設計出來的只是一種看似不倫不類,巡洋艦級別噸位的‘無畏艦’,但是‘無畏艦’該有的,它都有啊!
按照這種理念,甚至都不用進行太大改動,來個直接放大的話,那麼就能夠搞出來一種裝備四座雙聯裝,八門三百毫米口徑主炮的無畏戰列艦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