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菲律賓還廣泛種植香蕉,甘蔗以及大米等,其中的甘蔗作為重要的經濟農作物,在當代的收益還是很不錯的,而香蕉也能夠透過現代的冷凍船運輸出售,收益也很不錯的。

依託這些自然資源,當地又發展了漁業加工,製糖,水果加工以及紡織等輕工業產業。

總體來說,當地人口不多,資源豐富,因此當地經濟看似總量不大,但是人均收入還是很不錯的,比東亞腹地的一些窮省要好不少。

當然,即便如此也沒多少東亞腹地的人願意移民過去就是了……因為決定人們在什麼地方安家落戶,除了表面收入外,還有消費水平以及就業、教育和醫療。

而海外領地,包括美洲地區在內其實除了收入這一點外,其他方面都不咋地……比如消費水平,海外領地的消費水平一般都有同樣的特徵,那就是農產品很便宜,吃是不愁吃的。

但是工業消費類的價格相對來說要稍微貴一些,這是因為工業產品基本都在東亞腹地省份,運輸到海外銷售的話,這有個運輸成本在裡頭,然後還有其他的銷售成本附加。

同樣的商品,綜合運輸,銷售渠道等成本後,在松江城可能就只要一楚元,但是到了北美就要一點五楚元,到了歐洲可能就要兩楚元了。

基本上越遠,當地交通越落後,那麼工業消費類的價格也就越貴。

此外就業和醫療以及教育,這就更不用說了……就業的話,海外領地哪怕是美洲,也沒多少工業啊……你想要找個收入高一些的體面工作,還真不好找……所以哪怕是海外領地出生的移民二代,往往也會跑到本土來找工作。

教育和醫療同樣如此……很多有錢的移民家庭,都會選擇讓孩子回東亞腹地地區接受教育……沒辦法,東亞腹地省份的教育資源就是更好。

醫療更不用說,大楚帝國裡的醫生一向來都比較稀缺,同時收入也比較高……如此情況下,醫生更願意在本土就業,而不是跑到海外領地去!

這也是大楚帝國裡為什麼一直都有海外醫療扶持政策,官辦醫療機構需要輪換派遣一定數量的官方醫護人員到海外領地裡對口幫扶……要不然的話,很多海外直轄領地連個醫生都不會有,更別說醫院了。

如此也導致了,基本上每個官方醫護人員,都得往海外直轄領地裡走一編。每次時間不得少於兩年。

只要你來報考官方醫療機構的醫生,入值工作三年後到十年期間,怎麼都得去一次,不然會被辭退……

所有的大楚帝國官方醫院裡的科室主任以及副主任,都必須參加過兩次醫療援助派遣,一次是拿編制的時候,一次是晉升主任之前……不去的話,甭管你技術如何,背景如何,能力如何,都拿不到編制,後續也升不上去。

去一次後,如果後續不想去了,也對晉升往上爬,只是單純當個醫生那麼後續也就不用去了。

但是隻要你想要往上爬,那麼就得來第二次的醫療援助派遣。

此外,如果一次都不想去,那麼就會在入職年滿十年後被辭退……丟失官身品級待遇。

當然,你還可以去民間醫療機構工作,甚至自己開個診所之類的,不出意外的話,賺的還會更多……

以後在路上見到了官方醫療機構裡工作的前同事,就得恭恭敬敬彎腰側身讓路,順帶恭恭敬敬喊一聲:大人!

因為……大楚帝國的官辦醫療機構以及教育機構的醫生以及老師,都是有官身待遇,正式場合裡是能夠穿著官袍出席的。

而官方教育或醫療機構裡的高階行政管理職務,一般也會授予行政待遇呢,這個行政待遇,其實指的就是傳統意義上官員的編制……再往上,還能進入各地方衙門或京畿的衛生管理機構。

而大楚帝國嘛,毫無疑問是一個皇權至上的官本位帝制國家……官身待遇比後世人想象的更重要!

如果無法想象,那麼可以參考清末的那些商人都得捐一個頂戴,不然甭管你錢再多,見到了芝麻綠豆大的小官,都得規規矩矩來個跪拜禮……

雖然大楚帝國裡沒那麼誇張,但是官員依舊有著諸多明文規定或者民間預設的特權!

官本位嘛,這是華夏這片土地裡的幾千年來形成的傳統,很難改的!

而羅志學一開始也看不習慣,但是後來他發現想要改太難……所以也不改了,而是把自己重視的部分行業人員,如科研人員,醫生,教師也納入官員體系,讓他們享受官本位的好處……

甚至後來羅志學又搞出來了一個規定,每年都會評選一大批各行各業的優秀者,這些優秀者透過官方組織的考核之後,就會授予相應的官身品級政治待遇……當然,只有政治待遇,沒有工資或權利的。

羅志學的想法很簡單,我打不過你,也改不了你,那麼我就加入你,然後取代你……目前來看,效果還行。

你不是想當官嘛,來,好好學習當個科學家,當個醫生,當個教師也能當官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