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千多正規軍,就是大楚帝國陸軍威震整個英倫地區的正規軍了。

而且這一千多正規軍,必要時候他們還得作為戰略預備隊,歐洲大陸那邊出現啥問題的話,這個混成營就能透過海運快速調動到歐洲大陸登陸作戰。

而威爾士王國這邊,一支正規軍都沒有……只有在威爾士王國的首都伯明翰有一個外籍軍團的步兵營。

而整個英倫地區,也就只有一個師的外籍軍團而已,即最近從印度調過來的印度第三十一師。

這個師的主要兵員,按照傳統依舊是印度裡的賤民為主……而這些賤民們在印度當地,那可是人人喊打的角色,但是一旦被成功入選外籍軍團,在經過一番外籍軍團特有的洗腦教育後,後續執行各種作戰任務的時候,往往會對土著表現的非常兇殘……尤其是在針對印度本地人執行任務的時候,動不動就玩屠殺!

為什麼?

你想啊,昔日他不過是一個人人喊打,連踩著別人影子都會被捱打的賤民……突然,有一天楚國人來到了他的村莊,然後把他招募進去當一個外籍士兵。

一開始,他因為常年的賤民生活,依舊會表現的非常拘謹甚至害怕,但是在經過諸多洗腦教育後,他們會逐步打破這種害怕心理……

尤其是帶著他們去執行任務,這些賤民士兵們看見昔日高高在上的高種姓人,在他們的槍口下懾懾發抖……甚至都不敢阻擋那些老油條賤民士兵對他們的女眷進行各種侵犯的時候……他們的心理往往會發生劇烈的變化……

而且很關鍵的是,因為這些人往往沒有接受過任何的文化教育,沒有文化的他們甚至不具備基本的人性道德觀念。

然後慢慢的,一頭沒有任何道德觀念約束的惡魔就出籠了!

大楚帝國搞了這麼多年的外籍軍團,各種土著都嘗試過招募,但是說實話……還很沒哪個群體會和這些賤民一樣,一旦翻身,在經過洗腦後就會變得如此的殘暴的……

所以楚軍裡的印度外籍軍團,戰鬥力可能不咋地……外籍軍團裡不少地區的外籍軍團,戰鬥力都強過他們,比如尼泊爾人為組成的外籍軍團,戰鬥力就很強悍,在山地以及近距離作戰上戰鬥力非常不錯。

還有其他的部分外籍軍團,有些戰鬥力也挺不錯的……印度外籍軍團,雖然人數最多,一共都有二十多個師……但是要說戰鬥力其實也就那樣。

但是說起殘暴乃至變態程度,印度外籍軍團那絕對是首屈一指的,尼瑪,這些賤民士兵發起狠了,連鱷魚都敢強行上……豬、牛、馬、羊之類的更不在話下。

就問你怕不怕?

而這也是楚國人喜歡長期招募這些賤民的緣故……威懾力很不錯的。

往一個地方里部署一支印度賤民組成的外籍軍團,不用幾個月當地的土著們就會老老實實了!

要不然,他們家的母豬都得貞潔不保!

所以別看大楚帝國在英倫地區部署的兵力不多,正規軍不過一千多,外籍軍團不過萬人,但是威懾力卻是槓槓的,足以保護大楚帝國在英倫三島的利益了,甚至都有兵力富裕,可以隨時抽調兵力前往歐洲大陸,充當歐洲地區的戰略預備隊。

不過楚國人在英倫地區的兵力雖然不少,威懾力也足夠強悍……但還是那句話,楚國人幾乎不插手土著之間的事情。

哪怕是威爾士王國和英格蘭王國之間因為邊境問題逐步矛盾升級,現在都演變為要爆發大規模戰爭的情況下,楚國人依舊選擇旁觀。

只不過這種旁觀也不是說什麼事都不幹……實際上楚國人雖然大多情況下不會直接出手進行干涉,但是往往卻會透過軍售,商貿等諸多方式去影響土著國家之間的戰爭走向和結果。

比如最新式的火帽擊發槍的採購……兩國都提交了採購申請,但凡楚國人在其中有傾向性的話,那麼就會導致兩者的單兵裝備水平失衡!

而這,也是威爾士王室派遣諸多使者,前往多佛爾、馬恩島乃至加的夫這種地方活動的緣故,就是為了尋找更多的助力,確保大楚帝國針對兩國的軍事貿易不會出現傾向英格蘭王國的情況。

最好是能夠讓大楚帝國的軍事貿易傾向於威爾士王國。

安通宣在瞭解到了這些基本情況後,稍微琢磨了一番就接受了威爾士王國方面的提議。

幫忙牽線搭橋聯絡多佛爾那邊的英倫總藩務領事,也就搭個話而已不用付出什麼東西,甚至他都不用參與後續的談判。

他就只當箇中介……

而威爾士王國拿出來的礦區的確不錯,正所謂有錢不賺王八蛋,甭管後續威爾士王國和英倫總領事那邊談得如何,威爾士王國和英格蘭王國之間會不會爆發戰爭,未來的威爾士王國的命運如何,這其實都和安通宣沒啥關係。

但是……這礦區落到了他安通宣的手裡,就不可能再吐出來,哪怕以後英格蘭王國吞併了威爾士王國,它也得承認安威礦務公司對這些礦區的所有權。

所以,甭管以後如何,先把礦區拿下來總沒錯。

&nb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