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六章 經濟殖民(第2/3頁)
章節報錯
就和當年割讓半島地區以及蘇伊士地區一樣。
奧斯曼人撤離該島之前,按照楚國人的要求,把島嶼上的所有人口全部打包帶走,沒有留下任何一個土著……所以楚國人得到的克里特島是空無一人的!
而楚國人之所以看上這地方,除了這地方位於地中海中心,在這裡駐防大量軍隊的話,可以威懾奧斯曼,北非,義大利等地區外,也是為了後續的蘇伊士運河護航!
此外這也和楚國人看上了島上的優良自然條件有關係。
這個島嶼的氣候比較有特點,屬於溫和地中海氣候,四季分明,冬季溫和、多雨;夏季炎熱、乾燥,在春夏的時候其氣候非常優良,遍地野花……
楚國人第一次來到這裡的時候就是在春夏之交的四月,登上島嶼後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漫山遍野的野花……然後帶隊的一個楚軍少校,就毫不猶豫的讓手下雕刻石碑立在島嶼上,石碑上的字很簡單,只有簡單的一行字:“大楚帝國領土克里特島,承順四十一年四月二十六日”。
當然,後來楚國人發現這地方的夏季比較炎熱乾燥,和歐洲的其他地中海沿岸地區不太一樣……
單純氣候而言,實際上地中海沿岸裡有不少地方都要超過這地方。
不過能夠有這麼好的氣候條件,同時地理位置又比較優越的地方,剛好可以給蘇伊士運河提供軍事保障,適合大量駐軍,同時又沒有什麼土著干擾,不用擔心土著翻牆偷渡,可以建立直轄領地的地方,也就這地方了。
楚國人在歐洲建設直轄領地,其中一大考慮點就是要和土著聚集地切割開來…最好就是島嶼,如果不是島嶼的話最好也要有河流進行分割……實在不行的話,那麼楚軍也只能修牆拉鐵絲網,然後建立無人區隔離帶了。
如此都是為了避免土著混進來……甭管是不是間諜還是非法移民都要避免他們混進來。
上述加的斯、勒阿弗爾、日德蘭、克里特島這四個地區,就是目前大楚帝國在歐洲地區裡最為重要的直轄領地,同時也是重要的軍事基地、商貿基地乃至工業基地。
有些楚國資本,已經開始在這些直轄領地裡進行投資建設工廠,進行原材料初加工或生產一些日用工業產品在歐洲市場銷售。
不過受到供應鏈,人才資本等多重短缺等影響,整個歐洲地區的直轄領地工業發展其實都不咋地……連最基本的鋼鐵業都沒有發展起來。
主要還是當地的鋼鐵需求太小……鐵軌和造船以及建築,機械這四大鋼鐵需求產業,在歐洲一個都沒有……歐洲地區的鐵路建造,所需要的鐵軌都是國內幾個大型鋼鐵廠包圓了,可沒歐洲當地一些小型鋼鐵廠的份。
馬恩島鋼鐵廠也搞了好幾年了,如今還是半死不活的模樣……生產的鋼鐵只能用於農具,廚具等日用品。
再者,一些加工產業技術含量比較高的產業,也需要人才的……但是可沒多少人才會跑到歐洲這個鳥不拉屎來的地方。
人家技術人才在本土也很吃香,收入不低,生活體面,一老家小都能在松江城這種大城市裡過的很不錯,犯不著跟著你跑到蠻夷之地裡廝混,除非你給天價薪資!
不僅僅技術人才如此,普通工人也很難招募……這些工廠只能設立在直轄領地裡,只能招募楚國人,但是大老遠跑到歐洲來的普通楚國人,甭管他以前在本土是不是窮困潦倒,但是到了歐洲後,人均大地主……你想找他們給伱當普通工人也不是不行,但是這工錢可就得是天價!
而這工錢給高了,這人力成本也就上來了……到最後估計產品的成本比人家大老遠從國內運過來的還要高。
這也是海外很多直轄領地地方明明市場就在邊上,原材料也到處都是,要說投資只要能賺錢也會有人投資,但愣是發展不起來工業的緣故。
哪怕是如今的美洲地區,帝國可不限制美洲地區發展除了國防工業外的任何產業……你愛搞啥搞啥,但是依舊發展不起來……
這就是因為發展工業這東西,不是有市場,有原材料就行了,你還得有人……大量的高技術人員以及產業工人,同時還需要配套的供應鏈。
最後你搞起來的工廠,可不是說當地的工廠進行競爭……實際上是和本土的企業進行競爭……
人家本土的企業,雖然看似多了一些原材料成本,產品運輸成本,但是人家各方面完善的很,技術人員到處都是,產業工人更不用說,各種配套的裝置,半成品原料等隨手就能獲得。
最終他們生產出來的產品,在成本上遠比海外工廠生產的要低,這種低成本哪怕加上運費之後,最終成本也比海外工廠要低。
畢竟本土工廠的產品賣到海外要運費,但是海外工廠的一些半成品原材料也要從本土購入,同樣需要運費啊。
再加上全球是一家……美洲也是帝國的一部分,可不存在什麼關稅之類的,商品可以自由流通的。
在這種情況下,海外地區想要發展工業其實很難……需要長時間的鋪墊建設,逐步形成了整個工業體系的供應鏈後,當地有了足夠的技術人才以及產業工人後才能夠談得上和本土進行工業上的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