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七章 工業用煤氣機(第2/3頁)
章節報錯
這種例子並不是特殊例子,而是屬於普遍例子。
目前大楚帝國的官辦企業,經過持續多年的改革之後,進行了多輪的整合,成立一些專門的大型總公司,同時還在三十年代撤銷了各州府創辦、管理官辦企業的許可權。
甚至各州府工業處在三十年代就已經被撤銷,原有的工業管理職能和工商處進行合併,官辦資產管理職能則是和財務處進行合併。
目前能夠創辦官辦企業的機構,只有各省工業廳以及工業部!
當然了,地方州府財務處,依舊可以以投資的名義進行投資佔股,但是這種佔股只享有分紅權,不享有管理權。
大楚帝國的所有官辦企業,甭管股東是工業部還是省工業廳,又或者是各州府財務處,又或者是京畿各部投資,這些資產的管理權一律歸屬工業部以及各省工業廳管轄。
同時各省工業廳,在業務上採取省巡撫衙門以及上級工業部雙重管轄,而在關鍵的官辦企業官員人員的任命上,只有工業部有這個許可權、
省辦企業,雖然這個企業的所有權算是你省裡的,但是省辦企業的高階管理人員卻是由工業部直接任命,地方巡撫無權干涉。
為管理龐大無比的官方企業,帝國在過去的四十多年裡一直都是在持續摸索並自我改進,如今這一套管理方案也是多年各方妥協下來的方案,不過也不是最終方案,因為帝國高層一直都對官辦企業的管理模式在進行改變……主要是官辦企業時不時就出現諸多問題,導致問題出現比如某一家超大型官辦企業經營不善,高層貪腐,鼠目寸光只為短期政績,忽視長期發展等諸多問題。
每當出現一次問題,帝國高層就會這些官辦企業進行一次調整!
當年全面撤銷地方州府工業處,就是因為當年陸續爆出來了地方州府官辦企業存在大規模的虧損,貪腐,導致官方資產大量非法流失等問題。
一開始帝國高層也想了不少辦法,透過限制權力,打擊貪腐瀆職等方式進行治理,後來發展實在管不了……就當很多人暗自偷笑,以為帝國高層也不過如此,強龍不壓地頭蛇之類的時候,帝國高層直接來了一個一刀切,全面撤銷了地方州府工業處!
既然數量龐大的地方官辦企業有頑疾治不好,那就乾脆不治了,一股腦全塞進焚化爐裡燒光了事!
我治不了你,還殺不了你?
然後,地方州府官辦企業就徹底歇菜了……當然了,這並不是說地方官辦企業就被取締倒閉,而是管轄權被移交給了各省工業廳或工業部直屬,避免了來自地方州府衙門的直接干涉。
隨後才出現大規模的清洗……無數人頭落地。
三十年代開始,帝國對官辦企業持續進行改革,主要是進行各種合併,成立了各種大規模的總公司。
東北機械總公司就是在這個背景下成立的,作為工業部直屬的超大型企業,旗下擁有二十多家一級子公司,總資產規模達到了三千萬楚元之巨。
遼東河口機械公司,也只是他們公司旗下的一家普通子公司而已。
不過不管怎麼說,遼東河口機械公司都是屬於工業部所屬的官辦企業,其三名絕對的高層管理人員都是工業官員。
在正式場合裡穿官服也很正常!
而今天遼東河口機械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們嚴陣以待,自然是因為有大事發生。
在半個月前,他們就已經接到了來自總公司的統治,工業部右侍郎沈大人將會來東北視察各官辦企業,而遼東河口機械公司就在視察範圍之列。
工業部右侍郎來視察……這對於遼東河口機械公司而言可是破天荒的頭一次,哪怕是他們最鼎盛的時候也沒有獲得這麼高階別的官員來視察。
不說侍郎了,就算是工業部司長級別的高階官員也沒來過啊,最近一次的高階官員視察,還是兩個月前的工業部的創新司副司長。
而侍郎大人為什麼會來視察?
外人興許不知道,但是河口機械公司的人很清楚,侍郎大人過來視察就是為了來看他們的煤氣機的。
去年的時候,陛下一句要重視內燃機的研發和應用,帝國就迅速出臺了扶持內燃機研究以及應用的諸多政策。
沒多久工業部就下來來調研,然後選定了河口機械公司以及唐山機械公司,遼東機械公司這三家企業為內燃機重點扶持企業……嗯,這三家企業也是之前少數在內燃機領域裡投入重金進行研發,並獲得一定成功的企業了。
比如遼東河口機械公司的四衝程結構。
遼東機械公司的噴嘴供油供氣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