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方面則是土著控制區,如藩屬國以及非藩屬國裡的土著國家政權,割據政權等,針對這些大客戶提供的往往也是一整套的軍需物資解決方案,出口訂單往往是幾千幾萬支步槍,連帶幾十萬甚至幾百萬顆子彈,然後再加上幾十門火炮以及幾千發炮彈的那種。

還提供軍服,軍鞋,被褥,帳篷,雨衣,軍用罐頭,藥品等等……基本上打仗能用到的東西他們都賣,而且是大批次的賣。

也就是說,這些武器貿易公司,只負責轄區內警務市場,民間市場以及土著大批次市場。

但是土著裡除了這些土著國家隊以及大規模割據或反對派武裝外,實際上還有諸多亂七八糟的武裝,比如貴族私人武裝,小規模的叛亂勢力等等。

這些人的生意,一般都是交給那些軍火代理商來做的,武器貿易公司則是充當渠道批發商的角色。

這些軍火代理商可不是什麼善良角色,為了賺點差價,那可是什麼都能幹得出來……而且武器價格往往也不透明,玩命的黑……比如在很多地區裡一支火繩槍都賣十多楚元的事,基本都是這些軍火代理商乾的。

要知道,武器貿易公司對外大規模銷售全新火繩槍的價格,不過三四楚元而已,很便宜的……但是那些軍火代理商一轉手,基本都能價格翻倍甚至好幾倍。

不過人家自己開闢市場尋找客戶也有風險,這錢就活該讓他們賺。

如今在歐洲地區裡,同樣活躍著大量的軍火代理商……他們去找那些土著的小勢力,主要是一些小貴族什麼的。

畢竟歐洲地區的特殊性,當地的很多小貴族往往也是有私人軍地的,雖然規模不大,可能就幾十幾百人,但是也得武器裝備不是。

隨著歐洲武器貿易公司的官方銷售人員以及軍火代理商們的活動……瞬間就引爆了火帽擊發槍的出口。

承順四十六年七月,歐洲武器貿易公司就發現……自己手底下庫存的三十多萬支火帽擊發槍已經全部賣光了不說,而且還有五十多萬支火帽擊發槍的訂單呢。

為此,歐洲武器公司迅速從其他地區調貨,同時軍方也給予了極大的配合,一方面是把大量封存備用的火帽擊發槍拿出來,同時從其他諸多地區,尤其是一些有大量民兵的地區裡進行武器升級,提前給這些民兵們裝備十八型步槍,然後把火帽擊發槍回收起來,交付給武器貿易公司代理出售。

至於外籍軍團的火帽擊發槍,在去年的時候就已經陸續回收上來了……畢竟外籍軍團雖然是炮灰部隊,但好歹也是作戰部隊,因為作戰的需求因此更早一步換裝十八型或十九型步槍。

現在剩下還沒有回收的火帽擊發槍,主要是在民兵部隊裡,這部分數量就非常龐大了,可能達到三四百萬只。

沒辦法,大楚帝國之前生產了太多二十三年火帽擊發槍,同時又改裝了一部分二十一年式火帽擊發槍,這二十一年式/二十三年式火帽擊發槍加起來,總量超過五百萬支呢。

而民兵部隊則是在二十年代末期陸續裝備火帽擊發槍,裝備時間比正規軍裝備時間還要更久一些。

因此民兵部隊裡是有大量的火帽擊發槍庫存的。

而二手火帽擊發槍的暢銷,也是加快了軍方換裝新式小口徑連發步槍,即二十四型步槍,二十六型步槍的速度。

而加速換裝小口徑連發步槍,也離不開五大武器公司的生產線建設,產提升。

目前帝國裡的主要步槍工廠,主要是天津兵工廠,漢天兵工廠,松江啟明兵工廠,廣州兵工廠,長安槍械廠這五家核心的步槍生產工廠,他們都具備完善的大規模生產新式制式步槍的能力。

五家兵工廠分別屬於五大武器公司,一個公司一家。

這是為了確保在戰爭,天災,內戰等各種特殊情況下,導致其中一家或者幾家武器公司出現問題後,依舊能夠有其他武器公司的兵工廠能夠承擔制式步槍的大規模量產能力。

當然了……這說的都是極端情況。

有生產能力,並不意味著他們就會大規模生產如今的制式步槍。

因為武器公司有五家,但是現在的制式步槍只有兩種……

二十四型步槍是湖廣武器公司的,這款步槍因為總訂單量也不會太多,為了保障利潤,也是為了確保旗下漢天兵工廠的開工率,這款步槍是沒有讓其他武器公司的兵工廠代工,都是由漢天兵工廠生產。

二十六型步槍是河北武器公司的產品,這玩意的需求量就比較大了,少說也是一百多萬支的需求,至少要滿足一線甲等和乙等部隊的需求。

而且具體多少,還得再看帝國的新式發射藥的研發情況,如果無煙火藥的研發進度緩慢,要十幾年後才能夠搞出來的話……那麼軍方也不可能停下來等,而是會持續推進小口徑連發步槍的裝備計劃,那麼二十六型步槍這種本身作為過渡使用的小口徑黑火藥子彈連發步槍,最終產能可能會達到數百萬支,全面裝備正規軍呢。

如此龐大的產能,自然不可能讓天津兵工廠一家來做,所以會有代工……比如兩廣武器公司的廣州兵工廠,就代工生產了二十六型步槍的超短管版本,也就是騎兵版。

江南武器公司的松江啟明武器公司,則是代工生產短管版本,即海軍版。

最後一個長安兵工廠,則是代工生產部分二十六型步槍的標準版。

當然,代工生產二十六型步槍的這三個兵工廠,代工生產的數量也不會太多,主要還是為了維持技術能力……等到有需要的時候可以做到隨時大規模擴產。

實際上,正常時候,這些代工兵工廠本身也有著自身的生產業務,比如松江啟明兵工廠,人家的啟明霰彈槍賣的不要太好……生產線常年都是滿負荷運轉的。

長安兵工廠嘛,他們雖然槍械業務不行了,但是人家最近轉型生產機槍了啊,搞出來的四二水冷重機槍可是訂單直接排滿了……人家也很忙的。

就算是廣州兵工廠,別看人家沒什麼拳頭產品,但是……兩廣武器公司本來就不擅長搞步槍,他們主要是搞火炮以及戰艦的,然後還是帝國最大的彈藥生產基地……他們一家的炮彈以及子彈產能,能佔據國內彈藥總數的半數。

實際上,如果不是軍方強行要求各大武器公司,都需要保留大規模量產製式步槍的能力,松江啟明,廣州,長安這三家兵工廠,都不會搞什麼代工生產……屁事多,錢沒幾個,還浪費時間。

因此這兩款制式步槍的產能,主要還是集中在天津兵工廠和漢天兵工廠上頭,再加上其他幾家代工廠的少量產能,預計承順四十六年裡的能夠生產大約三十五萬支的八毫米小口徑連發步槍。

雖然乍一看,要對全軍進行換裝都得十年以上……但實際上這個數量不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