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補充個五六千動員兵,再補充大幾千匹騾馬,這支乙等師才算滿編並具備高機動能力執行各種野戰任務。

奉行的是囤積武器,戰時動員人力牲口的策略。

但是在外籍軍團裡又不一樣……外籍軍團裡計程車兵都是炮灰外籍士兵,不值幾個錢,比如伙食供應雖然說也讓他們吃飽,但是吃的卻是廉價的土豆為主。

而正規軍裡的大爺們呢?每餐都得好米好面敞開了供應不說,還得頓頓給肉吃……一會又說要注意營養搭配,蔬菜水果什麼的也不能少,上了戰場尼瑪都是得各種肉罐頭水果罐頭供應。

兩者的伙食供應,成本超過十倍以上。

簡單來說,養個一個正規軍楚國士兵的伙食成本,能養十個外籍軍團的外籍士兵……這還只是吃這一方面呢,其他的都還沒算!

吃喝拉睡方方面面的成本差距,全部加起來可不是個小數目。

而且外籍士兵出現陣亡的話,也不用擔心什麼負面影響……死了也就死了,沒人在乎的。

因此外籍軍團裡計程車兵,是典型的廉價炮灰……相對來說,高技術武器比他們貴多了,牲口也更貴。

這也是外籍軍團裡,為什麼技術兵器少,同時騾馬也少,但是人特別多的緣故……很多外籍軍團裡的炮兵機動,都是隻配屬少量馬匹,然後讓一堆炮灰士兵去推拉的。

這說的還是火炮呢,不得不用馬匹。

普通物資,則是乾脆沒有什麼馬匹,很多都是人力自己背運!

沒辦法,楚軍的軍需部門一算,發現外籍軍團裡,騾馬每噸運輸成本比人力每噸運輸成本更高……

當然,這說的是極限理論情況……實際上哪怕是外籍軍團也不用苦逼的讓士兵們帶著大量物資機動,而是會徵調使用當地的騾馬或土著青壯……那個啥,自己平時嫌棄騾馬養著太貴,那就直接徵調戰區裡的土著騾馬啊,騾馬沒有那就徵調土著青壯啊。

但是不管怎麼說,楚軍裡的外籍軍團,在地位上是方方面面都弱於正規軍的……畢竟這只是炮灰軍隊嘛。

因此外籍軍團裡的步兵團團長一般是少校,資深的團長才是中校,而步兵營的營長則是上尉軍銜。

同時炮兵、騎兵部隊是沒有團的編制,只有營編制。

如列裝線膛武器後的外籍軍團炮兵營,配屬十六門火炮,使用正規軍裡替換下來的四門早期三十二年型七十五毫米野戰炮,八門門三十四年型七十五毫米山炮,另外再配屬四門的八十毫米迫擊炮。

迫擊炮因為低膛壓的緣故,得其裝藥係數比同口徑榴彈炮的炮彈更大,裝藥量更多,威力更大。同時因為高角度曲線彈道的緣故,落地的角度非常大,爆炸後形成的衝擊破以及破片,可以形成良好的360度衝擊,而榴彈炮乃至長身管的野戰炮所發射的炮彈,因為彈道比較平直,炮彈落地後因為角度問題,會有相當多一部分的衝擊破和彈片都被土地所吸收。

因此迫擊炮的爆炸威力以及殺傷範圍,都要比同口徑的榴彈,加農炮更大。

八十毫米的迫擊炮,在實戰中對空地上的有生目標殺傷力,堪比一百毫米野戰炮。

這也是楚軍大規模裝備迫擊炮,並開始裝備大口徑迫擊炮的緣故……雖然射速太快導致炮彈耗費比較大,但是隻需要忽略它的射速,你把它當成大麴線大威力火炮來使用,那麼就很好用了……當然,精度差了些,所以得放進一些開火。

而外籍軍團裡顯然不可能配屬大口徑榴彈炮的,所以乾脆用八十毫米迫擊炮充當大口徑殺傷火炮來使用。

外籍軍團裡的各步兵團裡還會配屬兩門早期替換下來的七十毫米步兵炮。

所以楚軍裡的外籍軍團,在炮兵火力上,是遠遠不如楚軍裡的正規軍的……哪怕是提武器的效能代差,就連數量上也遠遠不如。

要知道正規軍裡的師屬炮兵團,滿編可是有四個營,而在東歐戰爭之後,為了增加師屬炮兵火力,又在炮兵營裡增加了一個連,達到了四個連。

目前的數師炮兵團,是四門火炮組成一個連,四個連十六門組成一個炮兵營營,三個營一共四十八門火炮組成一個師屬炮兵團,同時這個炮兵團裡還有一個彈藥連,負責運輸彈藥。

而步兵支援火力上,目前每個步兵團配屬一個步兵炮連轄有四門七十毫米步兵炮,一個迫擊炮連,轄有四門八十毫米迫擊炮。

而步兵營上,則是轄有一個機炮連,配屬兩門六十毫米迫擊炮,兩門八毫米重機槍,重機槍看地區不同配屬風冷或水冷。

步兵連上,目前則是清一色的步兵,不固定編制輕型火炮或機槍……

這是因為目前楚軍的核心戰術,是以步兵營為基本戰術單位執行作戰任務的,因此支援火力是固定部署到步兵營這一級。

實戰中往往還會把步兵團裡的七十毫米步兵炮以及八十毫米迫擊炮下放到步兵營,同時會直接把師屬的騎兵也加強一部分給該步兵營,以形成一個一千多人規模的混成營執行任務。

至於為什麼不組建以步兵連為基本戰術單位的作戰單位……這自然是因為成本問題。

這樣搞的話,機槍以及迫擊炮的裝備數量就需要大幅度提升,日常訓練的維持成本也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