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章 西非移民(第2/3頁)
章節報錯
而陳敬雲他們這個西非王國,連大楚帝國的藩屬國都還不是呢……根本就沒有許可權直接進口大楚帝國的機械裝置。
在大楚帝國裡,裝置這玩意比武器的管控還要更加嚴格一些……武器這些東西,哪怕是線膛武器,也能夠透過海外安保公司,海上安保公司這兩種企業武裝採購並使用,陳敬雲能夠透過和海外安保公司進行合作,僱傭安保公司為自己工作的模式,來間接獲得民用線膛武器。
但是裝置……這玩意就沒辦法了,連迂迴的道路都沒有。
不過明面上搞不到開礦裝置也不要緊……還有黑市呢。
黑市上各種普通裝置還是能夠找到的,只要捨得花錢,搞個採礦裝置問題不大,同時陳敬雲自詡也是獲得了黃金州總督府的默許和認同,官方應該會對自己的這些小動作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當然了,前提是陳敬雲只用這些裝置採礦,而不是用來製造武器裝備,也不是什麼痴心妄想的想要透過仿製山寨的模式折騰自己的機械工業。
大楚帝國對土著國家,乃至藩屬國發展工業化是非常警惕的,生怕哪天冒出來第二個工業國和大楚帝國發生競爭。
為此形成了多層次,嚴密的技術封鎖。
其中的最後一道保險就是:一旦發現土著控制區,或藩屬國偷偷摸摸搞機械製造等工業化的話,大楚帝國就會毫不猶豫的找各種藉口出兵,直接把土著或藩屬國的工廠給摧毀了。
還是那句話,按照大楚帝國高層的定位,藩屬國也好,普通土著國家也好,老老實實種田挖礦就行了,頂多再搞個服務行業,態度好的話,撐死了准許你發展幾種特定的輕工業。
但是鋼鐵,機械製造,造船,化工等關鍵領域……楚國人根本不准許外人染指,發現一例就直接打擊一例。
直接派兵的那種打擊!
身為前楚國人,並且老早就滿腦子想要建國的陳敬雲,自然很清楚帝國內部的這些態度,併為此認真研究過……最後他得出一個結論,自己的西非王國也不是不能發展工業,但是絕對不能發展有可能對帝國產生威脅的產業。
鋼鐵,機械製造,化工這些行業是碰都不能碰的禁區……至少目前而言是禁區。
你但凡敢碰,楚國人就敢隨便找個理由出兵幹掉你……大多時候,楚國人連理由都不找,直接一句‘危害帝國安全’就完事了。
陳敬雲知道這些,所以他也沒打算去碰這些,他想要的只是弄點裝置,多開採點煤礦而已……而礦產的開發,又是帝國內部比較支援的事情。
搞不了鋼鐵和機械等行業,但是把礦產開發,種植園搞好,那也是極好的。
如此情況下,陳敬雲透過黑市,偷偷摸摸購買了一套採煤裝置,雖然只是一套小煤礦使用的落後三手裝置,都不知道是在國內哪個倒閉小煤礦裡拆出來的。
但是價格卻不便宜。
然而價格就算是貴那也是值得的,有了這套裝置後,西非王國目前唯一的一座煤礦的開採量將會迅速增加好幾倍,以充分滿足過往船隻的煤炭補給需求。
除了購入裝置外,採購也需要更多的人手,而現在西非王國裡的好幾萬戰俘都已經各有各的安排,為此陳敬云為了獲得更多的勞動力親自率軍,對周邊數十公里範圍內的其他土著部落發起了掃蕩式作戰。
不用多久又弄來了上萬個青壯戰俘。
有了這一批青壯戰俘加入後,西非王國的勞動力緊缺也算是獲得了初步的緩解。
然而隨著戰俘的人數持續增加,西非王國也出現了一個危險的狀況,那就是國民以及外國僱工或僱傭兵的數量,加起來也才那麼五六百人而已。
但是西非王國控制下的黑色戰俘,卻是已經達到了四萬多人。
雙方的比例嚴重失衡,稍微遇上點什麼事就有可能爆發嚴重的動盪,進而把陳敬雲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基業摧毀。
所以如今擺在陳敬雲面前,最為迫切的事情就是:需要更多的人口!
這個人口,並不是指那些沒有自由的戰俘,而是特指西非王國國籍或者是楚國籍的人……也就是同種同族的華夏人。
實在不行的話,部分藩屬國裡的人也湊合啊,可以讓那些藩屬國裡的人幹一些低端工作,進而解放少數的楚國人勞動力,從事更重要的工作。
華夏人太難吸引過來了,因此陳敬雲就把目光放在了那些藩屬國裡的自由民身上了!
而且引進藩屬國人的話,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可以和他們簽訂以無償工作若干年來抵扣船票費用的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