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位於這兩地之間的偌大一片地區裡,雖然幾乎天天都有楚國人的船隻沿著海岸線進行航行,楚國人的商船也偶爾會前往這片地方的一些沿海土著港口進行貿易,但是楚國人並沒有建立正式的殖民據點。

也就是說,這片地方暫時還是個空白,其實際控制權還在當地的土著部落手中。

這種情況在非洲這一帶已經不多見了……楚國人雖然沒能對非洲進行大規模的移民開發,但是對建立沿海據點還是比較熱衷的,基本上地形比較好或地理位置比較重要的地方都會新建殖民據點,加上之前從歐洲人手中接過來的大量殖民據點,這也導致了楚國人在非洲裡的沿海殖民據點還是非常多的。

陳敬雲想要搞海外建國,自然需要考慮領地發展事宜,如果可能的話陳敬雲還是希望獲得一個出海口的,最好還是有河流的出海口。

所以他對著簡陋並原始,依舊有著一大片空白的非洲地區研究了許久後,最終選擇了這裡……

當然了,選擇在這裡,那也是因為他對黃金州總督徐多林多少有些瞭解,根據江湖傳聞,黃金州總督年歲已大,頗喜黃白之物。

根據小道傳聞,這人還是在國內爭鬥失敗後被髮配到非洲任職的,屬於那種這輩子都沒希望調回本土任職的倒黴蛋。

而這麼一個在仕途上沒有上進空間並且面臨退休的官員……在西非這片土地上當一個土皇帝,自然少不了撈錢,對政績也沒啥需求。

如此情況下,他才能機會進行一定的周旋,讓黃金州總督徐多林的預設,最不濟也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他的建國行為。

畢竟他的這種建國行為,屬於可大可小……在部分地區,在部分海外領地官員眼裡就是個無所謂的行為,但是在部分官員,部分地區裡就是屬於不可忍受的行為,甚至鬧大了還能給你扣上一個謀逆大罪呢。

但是具體怎麼定性,怎麼處理,全靠當地海外官員的一張嘴……

如此,想要搞海外建國這種事情,就要找對一個適合的海外領地官員了……徐多林這個黃金州總督在陳敬雲看來,就是一個很適合的人選。

果然,黃金送出去之後,徐多林就對陳敬雲的事情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總督府派來的特使抵達了卡拉港後,也只是走馬觀花一樣進行檢查,沒有發現陳敬雲搞造反之類的標語,也沒有發現陳敬雲搞什麼稱帝等不符合規矩的事情,確認了陳敬雲等人對帝國官方的態度恭恭敬敬,又收下了價值數百楚元的黃金後,就告誡了陳敬雲一番,總督府對你們在卡拉地區的行為暫時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並出具正式的退出國籍的文書……這國籍可不是說伱自己說退了就退了,還得有官府認可出具檔案才行,至於正式退出國籍之後,你們愛幹啥幹啥!

並且人家特使還特地提出來了一個可行方案,那就是你們可以把那個什麼部落給推翻,然後取而代之嘛,然後再正式立國什麼的。

帝國對土著的內鬥,以及土著部落之間的爭鬥一向來都是不太管的……非洲地區裡的土著王國多了去,帝國都沒把他們當真看……

至於說想要獲得帝國的承認,甚至獲得帝國的冊封,這可就不容易了!

參考之前幾個海外建國,並最終獲得帝國正式冊封的例子,無一例外都是在帝國對外擴張的時候,提供了重大的支援。

如在承順二十三年在南美洲智利地區里正式立國的美宋王國,人家趙氏家族可是為帝國在南美地區的擴張立下了汗馬功勞的,充當帶路黨不說,而且還充當打手,其趙氏第一代國王,還直接戰死在了和葡萄牙人的戰場上,第二代國王繼承王位後,繼續帶著上千名軍隊和楚軍並肩作戰。

最終帝國才正式承認了這個藩屬國,並進行了正式冊封,封為美宋王,其國為美宋王國,即美洲宋國。

其他幾個獲得正式承認並冊封的王國,其情況也差不多。

陳敬雲以後想要獲得冊封,那麼也只能走上同樣的例子:為帝國殖民非洲提供足夠大的幫助,為帝國帶來足夠大的利益。

再加上態度恭順,別搞什麼亂七八糟的事,那麼大一個帝國也不是容不下一個區區小藩屬國。

還是那句話,帝國連土著國王都冊封了一百多個,不差再冊封幾個海外建國的楚國人為藩屬國的國王,好歹也是同種同族。

前提是,你得讓帝國高層看待你的決心和努力以及最重要的態度。

最後,人家特使臨走前還是帶著不解,問了句陳敬雲:你到底圖啥?

畢竟就算是藩屬國的國王,在大楚帝國裡也是沒人權的啊……